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微观粒子的二象性二象性是从对光的本性认识讨论中提出的。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牛顿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惠更斯倡议的光的波动说,只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经过菲涅尔、杨氏等人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实后,才被人们普遍承认。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工作,肯定了光是电磁波。而光电效应及黑体辐射的规律揭示出:把光看成只有波动性是片面的,这又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光的粒子性的  相似文献   
2.
铁磁体不同于顺磁体和抗磁体,它的重要特性就是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不是线性关系,B的变化要落后于H的变化,具有剩磁和矫顽力。用下面的简易方法可以明显地演示出铁磁体的剩磁和矫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与经典理论类比的办法,谈谈薛定谔方程及其解的特点。薛定谔方程的提出。1923年~1924年间,德国物理学家德布洛依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大胆地提出了那些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这种新颖和尖锐性的假说在当时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关注。1927年~1928年戴维斯——革末和 G.P 汤姆逊等人先后做了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