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之上。陈季同作为晚清长期驻欧的外交官,身处中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之中,深刻体会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蔑视和偏见。为了消除偏见,陈季同竭尽全力用他的笔和口才在欧洲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陈季同作品里的中国,想象和现实交织,虽过于理想化,却是弱势文化下的中国文人在强势文化面前的抗争和表达。他始终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向西方进行文化输出,并且赢得了西方读者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陈季同文化高度自信的态度和文化输出,活动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纾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增译、误译或删节的地方也备受争议。以林译《伊索寓言》为例,从目的论角度探析林纾翻译儿童文学的背景与目的,解读林纾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对《伊索寓言》的添加、阐发与改写及所造成的影响。目的论观照下的林纾的翻译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最终促成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