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学恕副教授编著《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共142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长江下游沪、苏、浙、皖、赣五省、市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学术专著。周谷城、张劲夫、于光远、王珏、周道炯等国家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分别为此书题词,给予此书较高的评价。通观这部著作,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实事求是,刻意求新。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大量详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民航业快速发展,安全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核心,而人为因素是影响空中交通管制运行状况的关键。深入分析研究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因素,找出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原因,积极进行改善,保障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运行。本文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因素,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价格管制以及租金分配理论,对民营企业融资中遭遇的规模歧视与所有权歧视问题给出解释。分析表明,利率管制的租金创造与银行产权国有的制度安排,使代理人的外部与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是规模歧视与所有权歧视生发的内生经济逻辑。只有建立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坚持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完善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才能减少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消除民营企业融资中的规模歧视与所有权歧视,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和古人生产、生活的传统智慧。将安徽省内五批次共400个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纳入分析范围,分别运用SPSS进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描述性统计分析,ArcGIS进行最邻近距离、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等地理空间分析,探讨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进的过程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安徽省传统村落呈现非均衡凝聚型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形成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形成两大核心区。②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密切关联,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缓坡、阳坡的地区。③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所在城镇GDP、道路交通等社会经济方面,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靠近道路和城镇的地区。④各个批次的传统村落各个形成年代均有之,其中隋唐五代形成的村落随批次逐渐减少,宋、元、明、清代随批次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