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16年以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泛滥成灾的“谬讯”引发了各国政府的警觉和公众的担忧,因而成为全球治理和学界、业界聚焦的主要议题。本文总结和梳理近年来各国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以批判性研究视角对当下多学科研究与多元主体共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方向性建议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火爆全球的ChatGPT引领了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全球新闻传播生态将迎来震荡性的变革。人机共生既是国际传播的模式更迭,也将成为全球话语场的关键议题。就训练机制、应用场景、信息生产三个维度而言,ChatGPT等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力。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共生既是国际传播的模式更迭,也将成为全球话语场的关键议题,这一人类共同关切为中国构建自主叙事体系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治”与“私治”、“分裂”与“聚拢”、危机与转机三个维度,梳理和剖析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逻辑。一方面,研究的焦点从“是否需要监管”转至“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为了谁的利益”等更为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界呼吁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探索更加符合数智传播生态和网缘政治格局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4.
算法歧视现象构成个人数字化生存的伦理挑战。通过访谈22位国内算法工程师,本研究从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探讨了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实践如何作用于有偏算法系统之产生、发展与应用。研究发现,算法歧视与工程师对真实和准确的理解、追求有关——他们试图打造“镜像世界”时,以数据、社会、统计因果等为“求真”的依归,最终导致了歧视的加固与强化;同时,面向算法公平和正义的算法“向善”,被“求真求准”的价值目标和特定业务目标不断挤压;工程师所受教育和所处组织环境,让他们认为“求善”并非他们的职责。加上公平等伦理概念本身难以量化,更为建设“数字花园”制造了技术难度。这些都让“求善”沦为工程师的一种弹性选择,影响了他们“去偏”和“消歧”的伦理实践方案。这一研究为理解算法歧视提供了来自工程师伦理层面的实证依据,为理解有偏算法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基于中国语境的业内见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