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尹晓闻 《职业圈》2007,(7S):189-190,110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概念是刑事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刑事政策概念众说纷纭,不利于刑事政策学科的长远发展.坚持刑事政策学科的独立,是研究刑事政策概念的前提.作为刑事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刑事政策,不同于刑事公共政策,有别于刑法规范,更不是单纯的犯罪对策.刑事政策是国家基于犯罪原因认识,对已然犯罪采取的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反应和处置活动.  相似文献   
4.
尹晓闻 《考试周刊》2008,(14):20-21
传统的法学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需要,而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的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唯物主叉法理学观形成于1835年到1846年初<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这段时期,它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35年到1842年上半年,即从马克思在大学就读到<莱茵报>创办前期,这是马克思确立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观的过程;第二阶段,从1842年下半年到1844年初,即从<莱茵报>创办后期到<德法年鉴>创刊,这是马克思由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现向唯物主义法律现过渡的时期;第三阶段,从1845年9月到1846年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法理学观念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