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汉书》中有许多“弃官”的记载,有为孝、义而弃官,有不满时局而弃官,还有逃避惩罚等各种原因的弃官。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政策、社会风尚及个体因素等原因所造成。大量的“弃官”行为也有力冲击了东汉中后期的官吏人事制度,最终成为东汉覆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咸炘的《汉书知意》引证丰富,侧重从史法、义法角度论析《汉书》。在《汉书》研究方面,他不墨守成规,对相关论述予以批判,以宏观视角论《史》、《汉》之异同,并强调研读《汉书》应注重源流,具有较强的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耀文在明代以博学著称,在<正杨>一书中,他针对杨慎有关两汉史事辨析的不当之处,进行详细的考论.既体现了陈耀文博洽多识和严谨考据的精彩之笔,同时也渗透着他对杨慎深文苛索的瑕疵之处.  相似文献   
4.
章士钊<柳文指要>是其一生研究柳宗元及其诗文的精粹,对唐代"永贞逆案"着墨颇多,不乏精彩之见.但对于解析"张燧论王叔文之冤"一条,从史源学角度而言,应该是誉非其人.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叶,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模拟“史汉”之风渐盛,学风日趋空疏。杨慎针对此种弊病,提倡求实、博学的治学风格。他通过考究汉代名物、辨析汉代史实、补充汉史文本注释之所未及,驳正后人改窜之讹谬及考辨汉代史学著作记载之误,借以倡导务实之学风。  相似文献   
6.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0,(4):157-160
梁玉绳《史记志疑》是清代研究《史记》的一部佳作,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此书的形成大量借鉴了明代学者的汉史的研究成果,凸显了明代学人对《史记志疑》的巨大影响,全面深入的研究,梁玉绳对明人汉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批判,对于进一步挖掘《史记志疑》的学术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特殊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一个由“白澳”转向多元的发展过程,此间充满着非英语移民及土著居民为之奋斗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蕴含着政府在民族文化政策方面的痛苦选择。针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现象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也做出了很大努力,但较少形成系统的探讨。重庆文理学院杨洪贵教授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代武术,众多研究已经给予很多关注,并业已达成很多共识。但针对汉代武术发展的原因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专门论及,促使汉代武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战争的推动、统治阶级的影响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导向。  相似文献   
9.
刘咸炘的<汉书知意>引证丰富,侧重从史法、义法角度论析<汉书>.在<汉书>研究方面,他不墨守成规,对相关论述予以批判,以宏观视角论<史>、<汉>之异同,并强调研读<汉书>应注重源流,具有较强的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生嗜读史书,对《汉书》尤其爱好。这都缘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及其性格所致,通过探讨其汉史情结的表现,进而发掘他这种嗜好对明代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