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学校隐性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隐性文化的界定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还尚无公认的定义,但学者们一致认为:隐性课程具有“非学术性”的特点,而正式课程具有“学术性”特点,两者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在前面,刘佛年所提出的第三类课程—隐性文化,它对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间接地起着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大学与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教师能力素质失衡,跨学段教学接力不力,教研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不足,教学评价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导向等现象。为此,要加强政策指引和制度建设,以“一体化”思维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打造教学沟通矩阵、构建教学共同体,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发挥教学评价的牵引作用,激发教师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前人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大学理念和西方大学理念演进的历史,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算机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人才的供应缺口上。文章分析了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梳理计算机产业人才供求矛盾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要面向计算机产业,推进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人才。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学术大师都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结下了累累硕果,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其人格魅力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们,鞭策着人们。本文以季羡林等著名学术大师为例,追寻他们的足迹,从其学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剖析了学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西方隐性课程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而隐性课程则是当今西方课程领域中崛起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当代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把隐性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之列加以考虑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目前隐性课程已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本文试图探讨隐性课程对我国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些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高校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办学模式的特征取决于它在高等教育多样化格局中的定位。文章从地方性与特色性、综合性与多样性、应用性与灵活性、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发展性以及客观制约性与主观选择性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中小型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9.
10.
高校学术梯队建设与竞争激励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一个侧面讨论了加强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运用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学术梯队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了构建学术梯队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