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认识论领域内,康德认为:第一,尽管现象离开主体的能动统一而无法存在,但现象所具有的客观性却根源于物自体的客观实在性。第二,主观联想之可能成为具有客观性的根据,就在于经验实在论意义上的现象自身的客观亲和性。第三,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同时存在于主体,而自我意识综合统一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对象意识的存在。第四,感知判断只有主观有效性,而经验判断才是客观的,即普遍必然的对所有人都有效的判断。经验判断之所以有效,在于它的合乎法则性。而合乎法则性必须由理性(知性范畴)作用于感性材料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当前职工诉求的目的二、知晓当前职工诉求的方式方法一是劳动者直接向企业提出诉讼,通过民主管理制度中的渠道予以解决,其渠道比较丰富,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二是劳动者的诉求通过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由调解委员会向企业转达,但是调解委员会应当向诉求者反馈有关信息。三是劳动者通过媒体和网络披露的方式,将企业存在的具有共同特点的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在社会中公布,这些除了企业信访部门做好工作以外,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超前进入角色,做好预防和事态升级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