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订单式培养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它必将引起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深刻的变革,有其明显的优势,应大力推行。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不仅要重视通过课内的、直接的、外显的、占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专门教育,更要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实现潜移默化呢?我认为途径主要有:1.教师的言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影响,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人格和道德水准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严谨、务实风格,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对朋友、对学生的关心......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会远远超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分量。即使是教师的说话语调、姿态、板书,甚至教师的服…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受到关注.文章从区域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角度,阐述区域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天然载体之根源;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连续区域传统文化的必然性;强调区域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求角度,从知识结构重构等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批判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本文以新时期大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切入口,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批判精神培养的“两个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文章从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的角度,阐述了自主体验教育是回应当代大学生主体性增强的客观需要;论述了主体复杂性为自主体验教育提供入场券契机;强调了主体实践性为自主体验教育提供开启思想提升契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材观和教育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转变,初步探讨了自主体验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晓彬  贾春水 《职业圈》2007,(2S):163-164
文章指出各级领导要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管理和教育,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和“创安”活动。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的监控和信息的收集,妥善处理高校内部群体性突发事件,努力做好高校稳定工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订单式培养"亟待求解的几道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单式培养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它必将引起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深刻的变革,有其明显的优势,应大力推行,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正被广泛探索,高职教育在迅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就业至上主义”倾向,导致人文精神的隐退与缺失,使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盲点和偏差,这势必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长远发爰。高职教育应纠正极端功利化和短视的实用主义倾向,确立“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