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尽管易卜生与库切所处年代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但是这两位作家对孤独的理解与分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用作品颠覆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普遍认识——有关从众的必要性。笔者在分析两位作者如何在作品中对从众的必要性进行质疑以及对孤独进行昭扬的过程中,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两位作家的颠覆力度来自他们所选择的自我流散经历,正是这种流散的生活历程,导致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
对常识、共识与共情进行概念和内涵辨析有助于为高效能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共情的对象是差异性的文化常识而非共识。在实现共情的要素中,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因为语言是解码和编码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理解和分享他者情感与体验,助力达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结果。而使用语言过程中保持和传递善意,是达到共情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识、共识与共情所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识需要了解和知道;共识需要尊重和包容;共情需要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