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特别是作为叙事体裁的小说,它不可避免地要写人。但是,怎样写人?是写具体的人还是写抽象的人?是把人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写出他的真实性,还是脱离具体历史环境、抽象地写人的主观意图、欲望、动机?进而怎样看待“全是”由人“进行活动”的历史及其规律?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联系当前文艺创作中的某些情况重读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这一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笔者深受教益,于是不揣浅陋,把随手记下的札记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我要说的只是文学课堂,只是自己在文学课堂里的一得之见。与其他任何课一样,文学课要深刻。不深刻,学生来听你干吗?文学课也要生动。不生动,你让学生如何听下去?这是老生常谈,无需多说。我想说的是,如何通过“生动”走向“深刻”,或者说,如何通过“生动”来完成你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佛学、道德与秩序——章太炎思想谈片程文超上个世纪之交,人们企图利用佛学回应与理解西学,出现了一次佛学复兴。章太炎对佛禅的重视,是这次复兴里的重要部分。但研究佛学没有少给章太炎带来误解。笔者不揣浅陋想探讨的是,章太炎是如何研究佛禅老庄的?章太炎治佛学,...  相似文献   
4.
晓 :文超先生 ,您是从华中师范大学出来的。母校的老师们都向您问好。程 :也请您转达我对母校和母校老师们的问候 !这么多年来 ,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母校。那香飘百里的桂花 ,一直在醉着我的心。那恩师情、朋友谊让我一想起来就颇为激动。晓 :我想就这个机会与您讨论一下我们刊物关心的几个问题。不知您有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程 :没问题。我对《语文教学与研究》很有感情。记得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从此我就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离开武汉后 ,读的机会就少了。晓 :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大学工作 ,对中…  相似文献   
5.
一、福科们的困境 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