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英语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新课改也提倡新的教学模式,而在英语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外国学生和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认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对阅读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记叙文是学习者接触最多的一类文体,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内容,从阅读认知角度进行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习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阅读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一部分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音节形容词 ,这些词的意义有的涉及数量 ,有的涉及事物的属性 ,用于描述人的品性时 ,呈现为量的模糊性。因此 ,留学生较难理解和使用。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分析了这些词在日常交际中的特定意义 ,并提出了语境化教学的观点 ,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实例。对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课堂中采用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 ,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听说课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听说课的八步教学法,即把两课时的课堂环节设计为导入——粗听——复述大意——处理生词——精听——完成练习——复听——讨论八个部分,并着重探讨了生词环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09,(2):168-172
古典诗词中,男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言说的代符号,因此呈现出普泛化、类型化的特征。例如晚唐“花间”词中出现的大量“代言体”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作为主体呈现的真正的女性,而是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客体。而李清照则在她的词中塑造了中性化的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体现出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  相似文献   
6.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10,(5):111-114
蔡琰的《悲愤诗》是真正的由女性发出第一人称叙述的诗歌,刻画出集女儿、母亲、文人、难民于一身的女诗人真实立体的生活形象。这位女性的命运是与家国兴亡息息相关的,它既是"宏大"的,又是"私人"的。《悲愤诗》张扬的是一种女性主体精神,作者兼叙述者的女性性别特征和不以色相为关注点的叙述方式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为我们了解汉魏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个案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