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话语权是一种特效的传播力。它以追求实现有益于人类的愿景为前提,以实现自我认同的价值体系为基准,以影响和说服他者改变思想和采取行动为目的。进入2000年以来,美国因其反恐失败和金融危机,导致其硬实力明显下滑,软实力也受了硬伤。正因如此,美国近几年竭尽全力更新其全球话语权以维护其全球霸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涵化",人们会想到许多类似的词语,诸如:"熔化""融化""溶化""消化""变化","文化""感化""教化""进化""汉化""西化""欧化""现代化""全球化""本土化",以及北京大学的校训"兼容并蓄"等等。这些概念与"涵化"相关,甚至都可能是"涵化"的一部分,但都没有"涵化"这一概念视野宏大,意义完整和丰富。例如,"文化"作为名词可以成为涵化的结果,作为动词(亦即通过传播影响他者使其放弃野蛮的生活方式,如放弃运用暴力解决冲突,采用对话处理冲突)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时代要求,明确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性历史性目标。为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互鉴,本研究围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这一宏大论题,尝试提炼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绘制了中华文明的分类和元素谱系表。并通过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五力”理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应用于中华文明的全球传播,尝试性地构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评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融合是当今社会的常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媒体融合经历数次更迭,其演进的轨迹和支撑融合的逻辑对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与“互联网+”为轴心,分别从文化内涵的输出与技术的轨迹这两个层面去重构产业,在此逻辑下,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有两条具体路径,一是走文化特色化、集群化之路,二是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