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花间集》是我国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 ,成书于五代孟蜀后主广政三年夏四月 ,由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少卿赵崇祚编纂、武德军节度判官欧阳炯作序 ,具体的编纂过程已难以详考 ,现只能根据欧阳炯的《花间集叙》寻绎出大致的情形来。本文将探讨《花间集》的采辑策略、编辑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以确定其选阵、选域的有效范围 ,了解采辑策略是如何贯彻编选者的审美理念的 ,并对此作出文学的、艺术的和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广州花埭有着一千七百多年的种花历史,文人骚客流连忘返,题咏甚多,诗意盎然.德庆举子梁修所撰<花埭杂咏百首并序>(又称<花埭百花诗>),系为光绪乙酉(1885年)上元花灯百花诗坛而作.作者吟咏一百种名花,不满足于刻画花卉外在的艺术形象,而是遗貌取神,广泛运用了"观众/读者"所共知的典故,或描摹妙态,或托物言志,或讽谕世情,或藉花论史,或载录风俗,于"品艳评香"、"批红判绿"、"裁红剪绿"之外别有一番情趣,充分展露了岭南诗人的才性与诗艺,从更深的层次反映了花埭赏花风俗的节日氛围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温廷敬编撰的潮州诗萃, 成书于民初, 收录了自唐迄清末潮汕地区旧体诗计六千余首。潮州诗萃的选政成熟, 以人存诗, 以诗存人, 最大限度地复原了潮汕诗歌创作的真实面貌, 同时也建构了潮汕诗史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平台, 为潮汕诗歌研究的展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饶锷先生是近世潮州学术大家,毕生致力于"国故学"研究,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全盘接受了近代革命家的"新国学"理念与方法,在思想上将国学视为民族复兴、对抗西化的基石,因此,"国学"是他思考民族文化命运的起点,更是他所有文化活动的指归。他在国学方法论上则以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为专业分工细致化的专业标志,秉持学术判断的客观性与事实性依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积极运用新型传媒方式促进国学研究,普及国学知识,同时又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生活环境,增进了国学的生活化体验,使国学成为可知可感、生动活泼的文化实体。  相似文献   
5.
饶锷是近世潮州学界大家,致力于国故学研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同时也是潮州文坛的领军人物,在诗、文、联等多种文体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近代转型的加速、传统文艺观的松绑,饶锷趋于认同"各由其性而就于道"的个性化创作,能从韩文的"文从字顺"处入手,荟萃欧阳修、归有光、戴名世之所长,形成了渊雅、和缓、绵密的美学风格。饶锷的散文观念,就是立足于这一美学风格进行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的集中体现,既充满了个性化体验的性灵色彩,也突出了近世文化转型期"此在性"与"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军博取功利的吸引,词人本有的积极入世心态以及边塞文学传统的积淀等,促使唐末五代以写艳词为主的“花间派”词人创作了一些边塞词.然而。由于世易时移和花间词人本身与边塞生活的隔膜,《花间集》里的边塞词终究较多地缺乏盛唐边塞诗的阳刚之气,而只能是所谓的“盛唐遗音”。  相似文献   
7.
詹安泰《花外集笺注》成书于执教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期间。作者立足于传统笺注学的方法论和常州派的词学观,广泛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历史研究方法、作家对比研究方法、文艺美学批评方法,从文字通释人手解说全篇,又以全篇涵盖字句,生动体现了文学研究的“诠释循环”,达到了文史互证、以意逆志的诠释境界。《花外集笺注》的撰作,正值后五四时...  相似文献   
8.
石铭吾与侯节、刘仲英等一道私淑“同光魁杰”陈衍,又与饶锷、杨光祖等潮汕诗家结壬社,诗酒目和,并继饶锷之后任第二任社长,对晚近潮汕诗坛的多元化探索起到了关键作用.石铭吾终其一生研读杜诗,以为诗学底色,进而遵奉宋诗派与同光体,又能自具面目.但凡歌哭国殇、关心民瘼、体味生命、游览风景、送别亲朋、赏析字画等等,皆深挚沉着,音节弘亮,使人味之亹亹不倦,颇可觇近世潮汕诗坛风气转移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以《历代诗话》本《诗品》为底本,整理出一个新的文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笺注的内容林林总总,涵盖面广,举凡史实考证、字词解释、文意阐释、诗作鉴赏、理论申说等等,都不轻易放过,创获甚多。古笺站在“理解之同情”的立场上,尽可能贴近原文,从引申钟说出发,最终走向了反驳钟嵘某些说法的一极,在钟说的基础上有所辨析、有所提高、有所升华,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思维结构,进而成为一个阐释循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印刷技术和图书编辑发行体系的引进,中国近现代报刊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文化、学术的转型与重建。作为综合性“文人”刊物,《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1949年停刊。该刊一直站在时代的潮头,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社会身份重新定位与拓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而微妙的角色,与此同时也渐渐形成了浓郁的智识气息与理性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