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正>陈颖飞:李先生,《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委托我给您做个访谈,以便向学界介绍您的学术道路和贡献,我们现在能开始吗?李学勤:可以。一符号的魅力:从逻辑学到甲骨文陈颖飞:李先生,学术界都推许您学识渊博,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先秦与秦汉  相似文献   
2.
这篇访谈录原发表于《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经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宫长为研究员推荐,征得作者同意,收入本专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简本《程寤》"唯王元祀"、《保训》"唯王五十年",是迄今仅有两例"唯王"格式的文王纪年材料,这两个纪年体现了受命之年称王与即位称王两说的矛盾。辨析先秦文献中的文王纪年材料,证明《程寤》简"唯王元祀"不可能是即位年,这两个文王纪年应源自两个体系;并据金文等纪年格式对其逐一断代,可推断《程寤》简"唯王元祀"的写定年代可能是西周中期,《保训》"唯王五十年"则可能是西周晚期或更晚。文王"受命称王"至迟西周中期已流行,"即位称王"出现较晚,疑不超过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并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各持其见。各有其法。有人认为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我认为这是把提高效率带进误区的一个错误观念和做法,其原因是曲解了课堂效率这一概念。“效率”应该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有效工作量。“课堂效率”也应该是指一节课中学生从教师那里所获得的并会加以运用从而形成能力的知识信息量,而绝不是都是所传授的知识信息量。计算课堂效率应该是这样一个公式:课堂效率等于学生汲取量除以40分钟,可见学生汲取的知识信息量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