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6年春天,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发奖仪式上,有位满头乌发,衣着整洁的科学家和已故著名“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起,作为领奖代表并肩走上了主席台。他们代表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隆重地  相似文献   
2.
在那庄严的时刻,他想起了遥远的童年时代,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嘉陵江畔,而眼前的现实是一片喝彩声,祝福、赞美不绝于耳。人们正急切等待着他讲述即将载入人类科学史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16日,著名美籍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教授,因再度中风不幸在纽约逝世。噩耗传开,世界各地物理学界的人们无不为之哀伤。 在这之后,国内外报刊以显著位置报道了吴健雄魂归故里的消息,人们按照她生前的意愿,把她的骨灰从美国运送回她的故乡——中国江南小镇浏河安葬。 缅怀吴健雄教授,人们不仅深切地感念她在一生中对物理学留下的丰富遗产,还对她在海外漂泊了数十年,而始终不渝地眷恋着自己出生的故乡而由衷地崇敬。  相似文献   
4.
窗外已是岁末寒冬,但钱学森教授家中的小客厅里却是春意盎然。墙上悬挂的条幅:“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是钱学森毕生为人治学的生动写照。那是1996年12月11日下午,小客厅里骤然欢腾起来,江泽民主席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他促膝谈心,江泽民主席代表党和国家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问候,使钱学森激动不已,许多往事不禁又涌上心头……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1935年8月里,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轮船远越重洋到达美国。在美国波士顿的查尔斯河畔坐落着两个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24岁的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5.
妻子苏珊亲昵地称他为工作狂,而他自己诙谐地辩解不过是“劳动模范”而已  相似文献   
6.
十年动乱期间,闭关锁国。我作为一个科学记者,在事隔三年之后才详细知道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经过。 丁肇中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他是位什么样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获得这一殊荣?作为一个跑科技战线的记者,我觉得应该深入采访。 那是1979年的秋天,全国科学界正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巨大喜悦中。一年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用李政道教授的话说:海内外的有志之士都很关心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海外科学家纷纷来华,或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继李政道之后,丁肇中教授来中国讲学。当我听中国和学院的科学家们说,丁教授祖籍山东日照,他虽然很小就远走异邦,而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却先用中文然后用英文发表了动人的演讲时,这驱使我很想更进一步了解他。 他在那篇曾使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座的人们因听不懂中文而互相交头接耳的演讲中说:“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上最早的一个研究题目,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墨子》上便有记载。到了20世纪,物理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和光线有关系的。1901年,X—射线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猝然逝世的消息传来,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到华老家中作了祭奠。当我走进华老家的客厅时,他的长子华俊东、儿媳柯小英和他们的子女们正面带泪痕,坐在沙发上默默哀思。俊东和小英悲恸地向我介绍了华老逝世的经过:那天他很高兴,讲话的声音很宏亮,英语讲得非常流利。讲完了刚坐下,日本朋友正准备献花,他突然从椅子上跌了下来,眼镜也摔了。由于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地震学界,人们对张国民教授的名字是并不陌生的。每当大地晃动的时刻,人们总会看到一位神情严肃、精神专注地工作着的瘦削中年人的身影。他就是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专家张国民教授。 人们不会忘记:1990年6月21日当地时间零时30分(格林威治时间6月20日21时0分)伊朗西北部吉兰省鲁德巴尔一带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据《德黑兰时报》报道,这次地震造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第一次踏进中国科学院的大门时,内心深处是有些惶恐的。在这之前,虽然我在新华社已经工作了近10个年头,但那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改清样,很少与外人打交道,更不用说采访写作了。如今,经过朱穆之同志(当时新华社的负责人)的推荐,我要作为新华社记者去面对面地采访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不仅采访,还要用最快的速度,生动、准确地写成稿件对国内外发表,这对一个从未接触过采编业务的年轻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那时我年轻气盛,有股子不服输的勃勃生气。相信人生无坦途,凭借…  相似文献   
10.
<正>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了两个猜想,一个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