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现代修辞学的观念普及与方法延展,日益影响到媒介批评实践。大众媒体的话语符号特征,为媒介修辞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它开启了有关传播观念、文本结构及话语伦理的新视界。媒介批评中的修辞分析方法,既是文类释读、语境认证,也是意义阐发。  相似文献   
4.
话语分析近年被广泛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并已成为热点。本文透过文化唯物主义视角,试图提出一种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模式。从行为层面看,不同传播媒介的话语结构具有异质性,但作为技术性的物质手段和符号表意行为,都是流动的现实过程的一部分;从历史层面看,媒介话语的语义转换,蕴含着话语表征机制、理解语境的差异,是社会情势、价值观念嬗变的结果;从传播层面看,世界意义体系常识化、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具有维持差异性社会再生产的功能。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重塑积极、批判的话语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丁云亮 《今传媒》2012,(3):16-19
伯明翰学派的媒介批评,是其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在媒介批评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媒介与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技术的社会意向及二者的互动关系;媒介的运作机制和文本形式,拥有独特的意义产制模式,背后隐含着意识形态逻辑;受众接受是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这些立场,改写了精英主义对大众文化的偏见。  相似文献   
6.
表征是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借助媒介话语的表征实践及其认知,有一个从再现到建构的过程。当代社会的媒介话语既是描述性的,又是建构性的,二者的互动关系形塑了文化现实的图景。伴随话语实践的多元化,表征功能也在不断变异。  相似文献   
7.
丁云亮 《文教资料》2010,(14):153-155
当前德育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施比较困难,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介绍了在“专业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具体做法,阐明了这种做法的现实意义:提高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理论视野中的大众阅读,超越了传统经典文学的接受模式,成为消费社会的话语表征行为。不止阅读的对象、范围,而且阅读方式业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的多维延展,继续对人类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起到建构性作用,同时不断改写着日渐图像化、艺术化的日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学在论述诗语之生成时,以情感为动因和起点,强调诗人真实性情的袒露和泛扬,情动于中而言形于外,内质与外表谐合,情意与文采相谐,既讲究语言的自然天成,又注重字句的锤炼琢磨,通过字斟句酌,求得语言的平易厚实,建构无迹可寻、清真蕴藉的完善诗境  相似文献   
10.
媒介批评在当代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又充满争议。从词源学角度考察,有助于厘清其概念产生歧义及引发叙述困境的根源。只有理性地达成共识,才利于本土化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