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必备并且要十分过硬的基本功。深入的采访,科学的调查研究,成就了许多名篇佳作,对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的采访萎缩与新闻膨胀的怪现象,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值得老话重提,深入研究。采访萎缩了,素材减少了,这种缺米甚至是无米之炊,为什么还会造成新闻膨胀呢?只要看看它的产生及结果,就会见怪不怪了。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的时候,记者队伍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立于潮头之上,伏身于激流之中,敏锐地捕捉时代特点,观察、研究、报道新问题、新经验、新变化。另一种是随波逐流,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同时,记者的功能却在逐渐退化。他们的采访作风浮躁,或习惯于跑机关、听汇报、看材料;或穿梭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之间,周旋于各大宾馆、饭店之中;或下乡不进村户,到乡止步,进厂不到车间,坐镇厂办等等。这种走马观花、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式的采访,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离采访对象、离事实越来越远,形成萎缩之势。其报道必然失真、失实,膨胀在所难免,舆论导向自然难保正确。其实,这种膨胀如...  相似文献   
2.
第二十二届河南新闻奖(报纸系统)众多参评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见证着一个道理:新闻的魅力在贴近。本届参评作品不乏精品,不少来自基层报刊的饱含民情民意的佳作,给人以难得的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生活采访,这在大学的新闻教科书里就有阐述,它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今天我们之所以旧话重提,是因为处在信息时代。有些新闻工作者似乎忘掉了这点,他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作风浮躁,被群众生动地比喻为“嘉宾型”、“秘书型”、“小贩型”的记者。希望刊发这组文章能唤起新闻工作者的激情,回到生活一线,挖掘源源不断的生活宝藏。  相似文献   
4.
5.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新闻宣传中出现的改革、创新和贴近的清新之风,对于提高宣传质量,培育新闻队伍,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近年来,在新闻宣传中也刮起一股低俗之风,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当前正在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把低俗之风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解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