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经历了公共化与社会化的洗礼后,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需求变得迫切,博物馆为此作出了持续的努力。随着博物馆化领域的扩张,博物馆物与博物馆类型极大地丰富起来,博物馆与社会连接范域也随之拓展。常设展厅的出现与展览类型的多样化,为博物馆与社会的连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展览阐释质量无疑是实现博物馆与社会连接更具实质性的方面,这一方面依靠对物的研究所获取的更系统与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助力。博物馆物研究过程中对外部形象与内部信息进行了图像化与符号化采集,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搭乘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通道,从而使非场馆、非实体的传播更加广泛与高速,极大推动了博物馆融入这个超级连接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收藏意识的成熟和对教育普及的重视,人们不仅收藏以记忆与知识为核心价值的物,而且超越物的束缚,将没有物质形体的纯现象也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对象和材料,由此诞生了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再以特定的“物”,而是以某种“现象”作为展品主体。这些现象必须通过专门创意和设计的展品才能再现,从而使现象得以被观察、感知和理解。为阐释和传播而制作展品对策展和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提出挑战:它必须要解决现象的可视化,现象过程的动态表达,以及现象中呈现的因果关系。这些并不局限于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当代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都力图将物的内部意义及外部环境以可视化的方式揭示,这就迫使它们将展厅由物的世界转化为物与现象共舞的舞台,上述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它们。  相似文献   
3.
文物藏品质地优先四层次十进位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某种意义讲,博物馆学就是从藏品分类开始的。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事物按确定原则分类的观念,给当时的收藏家们很大的启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奈克里乌斯的《博物馆实务》。这部书如此受到欢迎,以致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成为收藏家们管理藏品的指南。 自然科学在其长期的探索中已经建立起了科学的、得到全球科学家们普遍认同的分类体系,比如,年轻的博物馆馆长林奈的植物分类体系,在今天依然有效。这就使得自  相似文献   
4.
杭州孤山西南麓六一泉旁一座二层中式建筑就是被称为"小曲园"的俞楼,我国清代大学者俞樾和他的曾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都在这里生活过. 俞樾,字荫甫,取<老子>"曲则全"意,号曲园,称曲园居士,1821年出生于浙江德清.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考为进士,据说试卷中有"落花春仍在"句深得曾国藩的赏识.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北山路,有一幢二层三开间的小洋楼.它背依葛岭,面临西湖,静静地伫立着,诉说着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它的主人是近代报业巨子史量才,上海<申报>总经理.而它则是主人送给爱妻的礼物,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秋水山庄.  相似文献   
6.
利用陈列语言作为博物馆教育的主体手段逐渐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明陈列语言的含义及其意义。一广义的语言泛指人际交流的一切手段,包含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要探明陈列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必须将它与其它语言形式区分开。也就是说,要知道“什么是陈列语言”,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不是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7.
一、猜测词义的方法1利用自己的社会常识和社会经验去推断词义。Sometimestheairistoofilthytobreatheandthewaterintheriveristoofilthytodrink.根据常识和句中too…to结构的否定含...  相似文献   
8.
一、“实物”与“博物馆”与“直观性”、“广博性”这样一些概括相比,“实物性”的概念更准确地反映博物馆独特和鲜明的个性。的确,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象博物馆这样关注实物,并把自己几乎全部工作都建诸于实物基础之上的机构。实物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收藏和利用实物构成了博物馆的本质特征。所以,是否收藏和利用实物就成了我们判断和确定博物馆的主要依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博物馆的形态与职能在人类漫长的文明演进中几经变化,其外延和内涵有着重大的差别。然而,无论是早期满足个人和小团体的藏珍所,…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化倾向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博物馆学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经历了从传统的操作与技术层面向理论分析的层面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本文就当代博物馆学出现的理论化倾向作一个初步的分析。一博物馆学是为了帮助博物馆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产生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长期以来,西方博物馆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重操作、重技术的风气,理论问题较少受到关注。这一点我们从众多博物馆学论著所强调的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博物馆事务管理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撰写的博物馆学著作,还是莱斯特大学的课程内容,所讨论的多…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临计算机网络这个快速便捷.大容量和个人化的传播媒体.如果仍单纯从传播和认知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展示的功能,博物馆将面临被取代的危险,只有把信息传播与以实物为核心的三维形象体系所营造的现场感结合起来,博物馆才会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博物馆展示应将体验感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