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靖  云国强 《现代传播》2005,16(2):13-17
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文艺批评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延续,也是文学公共领域乃至政治公共领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但是在学术批评的专业化和传媒批评的商业化双重压力下,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缩小,其培育公共理性的启蒙作用也日趋衰弱.作者批判性地梳理了学院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和视角,指出现存媒介批评范式在关注范围和切入角度上的局限.本文认为,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扩大到所有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文本,尤其是通俗文化和边缘文化的文本,而不仅仅限于机构化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话语;并且批评的切入点应以剖析文本所折射出来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或解释文本的社会现实意义为指导,而不是拘泥于从既有理论框架推导出对文本的标准解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媒介批评的包容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在中国主流电视台热播的韩国家庭剧进行了解读,认为韩剧对东亚地区的现代性状况和现代性体验做出了回应与建构。主流韩剧所表达的现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中产阶级伦理与父权制家庭的命运。通过对日常生活伦理层面的关照、对家庭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对符合女性期待和幻想的男性气质的建构,社会变迁与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被韩剧的叙事所平复和消解。韩剧虽然提供了对现代生活反思的可能,但因其对家庭的单一关注和刻意维护,使这些反思消弭于理想化的家庭伦理和迷人的男性气质的图景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文梳理了文化研究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与矛盾,并考察了文化研究进入中国的过程、学科特色、对相关学科转型的影响和与本土社会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文化研究作为知识分子介入现实政治的学术性话语,为中国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概念体系、研究视野、理论资源、方法论范式与学术原则,为传播学在本土化过程中保持理论活力与现实相关性,开辟学术话语的独立空间和与中国社会变迁批判式的相互联系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人或团队被符号化后都变得神圣,并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尽管“摇滚”曾经被社会的主流唾弃;尽管列侬出生在社会的“底层”……这些丝毫影响不了Beatles成为社会化的代表或一个城市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是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脉络,对电视剧事业发展的考察构成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论域.本论文试图对当代中国电视剧体制与生产的发展历史提供一种批判性反思.论文从对传统研究范式的批评出发,将电视剧事业视为由多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电视剧场",通过考察其体制与生产的发展.旨在揭示"电视剧场"如何结构化为一个自主性的体系,并说明它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