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  相似文献   
2.
刘顺元(1903—1996)是中共重要的领导干部之一。从上世纪20年代参加革命工作时候起,他先后担任过中共济宁特支书记、江苏省委沪西巡视员、陕南特委书记、安徽省工委组织部长等。1947年任旅大地委副书记兼关东行政公署副主席。他曾与刘少奇推心置腹地谈心,一度是陈毅的亲密棋友……然而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同志,新中国建立后却被“冷冻”了四年。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世界上,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每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那么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如今是怎样的呢?曹锦清先生通过对河南农村近四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写成了几十万字的当代社会报告一<黄河边的中国>,为我们展现了中原村落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
5.
南京甘熙故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立菊  付启元 《寻根》2006,(2):71-75
南京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文化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住宅。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这样评价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可以说,孙中山对南京的看法影响着这座城市以后的发展规划。一、《首都计划》的编制南京近代城市规划始于1919年。自1919年至1949年的30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国民政府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孙中山及其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生前,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提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规划《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其身后,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政权则充分利用了孙中山的历史影响,对其纪念和崇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山陵建成后,将病逝于北京、灵柩暂厝于西山碧云寺的孙中山安葬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整合社会、巩固其统治的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环球同哀。海内外社会各界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悼念活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宁波、福州、厦门、桂林等诸多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北,各界群众都自发地举行了追悼大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后期,在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过程中,接管城市是重要的一环。这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标志。城市接管工作能否成功,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和检阅。我党长期战斗工作在农村,在其政权向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在城市建立和扩大社会基础,以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的接管,如同在军事上、政治上对国民党取得的胜利一样,是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胜利的重要部分。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党接管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课题,对于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利用价值.但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南京非物质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挑战,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本文首先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分类,然后重点评析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并在中外对比中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