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解的悖论——关于电视深度报道事件与叙述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新闻要素的事件转化成新闻作品时无一不面临这样的矛盾:事件经过媒介的整理和表达后出现在受众面前时已经不是事件的原生态形式,它总是在事实的选择和叙述方式的选择上带有报道者(或是编辑)的价值判断。而这对矛盾对于电视深度报道来说尤其显得突出。这首先是因为深度报道不同于现场直播或动态新闻节目,前者把事件的进程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行选择吸收;后者则以介绍为主,很少有结论、评价的必要。而深度报道为的是在节目中通过具体的形象介绍经验、明断是非,它需要有观点。观点又左右了节目的叙述顺序。可以说,深度报道节目往往带有报道者自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中国人度过了也许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愤怒、也是最痛苦的一段日子。愤怒,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用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造成三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为国捐躯;痛苦,则是因为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在全世界的声音是多么弱小,以致当我国人民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却通过西方媒介的报道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误炸”的解释。再回顾一下科索沃事件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西方媒介在其中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借助媒介在全球的垄断地位,西方轻而易举地为自己制造出了很好的出兵理由。从某…  相似文献   
3.
E.M.Foster在50年代写过一部科幻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整天呆在“六边形蜂巢般小房间”里的人(瓦什提Vashti),通过电脑和外面的世界联系,几乎不需要和人直接接触的实验。于是,有一天她不得不离开家去寻找远在南半球的儿子时,竟然感到了害怕,因为她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封闭空间”,同时又不得不和其他人面对面地接触。50年后,网络的出现使人们怀疑,当初的寓言故事是否真的可能实现。在我看来,网络传播的意义除了改变传播形式之外,主要在于对传播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2000年“入世”的前景一片光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融进国际经济体系,对改善我国外贸环境、促进国内经济改革、提升国际政治地位都大有好处。然而,在“入世”之初,由于“游戏规则”突然发生变化,国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调整和适应过  相似文献   
5.
这个时代的新闻观是“妄下断言”而不是“探求真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罗森斯特(TomRosenstiel),在他们合写的新书《极速》(Warpspeed)中提出了这个触目惊心的论断。该书于1998年由世纪基金(TheCenturyF0undatio)出版。我们身处的是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最近流行的因特网。但是在这个混合媒介时代(theAgeofMixedMedia),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引起这两位学者忧思的是,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6.
西北人说,胡杨树只能灿烂十几天。我刚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胡杨树才由青翠转金黄,而离开的时候,胡杨叶已经大片大片凋落了。如今,每当别人提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入浩瀚宇宙时,不知怎的,在我的脑海里,飞天的那一幕总是以一片片胡杨林金色璀璨的光芒为背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酒泉的17天,我不仅看到了胡杨树最美的季节,还看到了中国人第一次挣脱地心引力飞向太空那历史性的时刻。这里,我以参与“神舟”五号报道的一名特派记者的角度,回顾分析上海媒体此次报道的表现。争机会:“上海军团”聚集酒…  相似文献   
7.
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传播技术演 进(口头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时不难发现,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态的变革,更伴随着传播者心理的重大变化及社会文化的相应变化。例如,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使人们信息获知权增加得以可能。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除了同时作用于人这个因素外,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是否有其他的关联,一方的改变是否会形成另一方的动因?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匕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2000年入世的前景一片光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这对改善我国外贸环境、促进国内经济改革、提升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都大有好处。随着“游戏规则”的新变化,国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我国大众传媒当然也不例外。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我国传媒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组织,由于它同时规范着各签约国国内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对各国内部的经济结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世界贸…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媒体常以客观、公正标榜,为自己在全世界树立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形象。然而实际上,在客观、公正、自由的外衣下,西方媒体正在对全世界进行舆论垄断,并利用各种传播艺术把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灌输”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头脑中。而这种舆论垄断的最终目的,是为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服务。 那么,西方媒体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段控制国际舆论,从而在“客观、公正、自由”的光环下面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观点“推销”出去的呢?本文试图以西方媒体在这次科索沃战争前后的表现为例,结合传播学的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年,涉及因特网的知识产权诉讼接连不断:网民陈卫华诉《电脑商情报》未经授权刊登其作品《戏说MAYA》案、北京瑞得在线诉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因特网主页侵权”案、王蒙等六位作家诉北京在线侵犯著作权案……这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向学术界提出了“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这个全新的课题。在传统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简单地说就是: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得任意使用其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中公开发表的作品(法定合理使用的情况除外);不得在上面署名;不得对之歪曲、篡改;另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