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概括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进而提出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使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功利主义。在当代,毛泽东的功利主义论理观进一步体现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不仅为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前途,而且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尼采基本哲学思想的意义背景下,通过对《权力意志》中的一个道德哲学提纲的解读,表明尼采不仅是一位道德的破坏者,也是一位道德建设者.作为道德偶像的破坏者,尼采认为,道德是非道德性的结果,道德否定、危害生命,道德保护弱者;作为道德建设者,尼采强调,他之批判道德是为了让人真正道德地生活,这种生活是在善恶之彼岸,它以生命、强力、个人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以肉体、本能、大地为根,以悲剧和艺术为茎,以个人的超越和自由为冠的生命之树的欢歌.尼采道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揭露“生命道德化的颓废,而将“道德生命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形态包括四个层面自然存在、类存在、群体存在、个体存在,每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显现,因此,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理解必须是四个层次的综合。马克思的人的存在形态理论对于以全人教育为主要旨向的生命教育具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贺麟和唐君毅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尽管人生路径大不相同,但在思想上都以独特方式走向了理想唯心论。理想唯心论坚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念,是辨证的唯心论,是坚持理想主义的唯心论,是以理性主义作为哲学根基的唯心论。这种理想唯心论是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传统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唤醒生命意识、建构生命意义的教育。其价值取向应包括人生教育、人伦教育、人性教育、人格教育等在内的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是解开“意义虚无主义”、“生命消费主义”等生命困顿的钥匙。当前落实生命教育需做到:1.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2.专门课程的开发与开设;3.针对特殊个体和普遍群体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尼采对形而上学的变革看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以强力意志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观、透视认识论和生存价值论颠覆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实现了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即把传统的绝对实在的形而上学变为了相对阐释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观念世界的形而上学变成了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变为了非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大视野中审视尼采哲学,通过对尼采哲学思想的疏理,笔者认为,尼采实现了一场哲学变革,实现了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向,这些转向包括:价值转向、人学转向、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尼采哲学关于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的两大转向。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社会、化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视角来看,东西部经济实力的差距,实质上也是一种化观念上的差距,西部大开发必须以治本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化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把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必须确立以人为中眩的发展观。为此,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加快解放思想的进程,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唐君毅在<爱情之福音>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形而上的爱情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男女之间的爱情绝对不是生理欲望的现象,而是精神的表现,是超越个体生命而直通宇宙真实的道路.人类之爱是源自宇宙本体的分化合一的精神现象,男女之爱,以及人类一切的爱情都是这种形而上的爱的不同模式;爱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求,它包括超越自我有限而归回无限的渴求和分化者要求合一的渴求;爱是实现人类各种崇高价值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学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哲学品格、哲学态度、哲学精神和哲学思维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从而体现出哲学的辨证智慧。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出哲学的品格。哲学在相当意义上是一种生活态度 ,因而 ,学习和研究哲学 ,更需要培养哲学的生活态度和哲学的精神。学习哲学的关键是学会哲学思考 ,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过程 ,就是培养和训练哲学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