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余建英 《考试周刊》2011,(48):182-18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将生物学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简易化、趣味化,挖出隐含在平淡枯燥知识中的"兴趣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乐而愿学,乐而好学,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随之产生变化,随着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不断推行,生态文明的建设如日中天,社会各界响应国家号召,为了能够申请排污许可证,各大企业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识不断加强,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推崇,所以想要提高自身对于污染排放的管理水平,就应当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工业发展的绿色繁荣。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在能源使用越来越紧张的今日,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空前加强,全世界逐渐合作起来共同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借助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推动建设项目合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创新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因此,不仅课程标准需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后的作业设计也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余建英 《考试周刊》2009,(26):12-12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习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余建英 《考试周刊》2009,(20):66-66
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刚刚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了新的定位,给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方向。它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全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做到教学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我采取“一严二教三放”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严格实施体育目标管理“一严”就是严格实施体育目标管理。在每学期备课中,应有体育目标管理计划,它包括:课内外考勤表、体育成绩表、体育素质健康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登记表。上课开始由体育委员报告本次课应到人数,教师分组查实,记录。课外由体育骨干分组负责记录每次活动时间、人数、活动内容。教师定期指导和检查…  相似文献   
8.
余建英 《江西教育》2004,(13):77-7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做到教学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我采取“一严二教三放”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余建英 《大观周刊》2012,(28):113-113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尽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但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村级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