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情感板块是当今报纸内容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这部分内容已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强化,一些强势、新锐纸质媒体相继分别开设《情感周刊》、《他她》、《苹果》等情感专刊和专栏,情感板块成为媒体激烈竞争中演化出的一个新的竞争极。因而,如何开掘和提升情感板块的阅读价值,愈来愈成为报纸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三峡商报已经走过了13年,创造了我国同等区域地市报新生报纸成长奇迹,跻身"中国品牌媒体百强——都市报品牌创新力十强"。三峡商报人锐意进取的精神、经营媒体的理念、创新发展的谋略,以及由此创造的"商报速度"在纸媒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受当前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三峡商报在如何提升纸媒的自身品牌影响力方面也积极探索。从今年7月26日开始到8月16日收官,三峡商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与新世纪一起诞生的《三峡商报》,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已迅速成长为一家深受市民喜爱的新锐媒体,其清新时尚的版式、贴近市民的风格和活动办报的理念,一直领跑着同级媒体,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商报与竞争对手在新闻资源的争夺上不相上下,新闻稿件的处理上不分高低,新闻活动的策划上也是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6.
正新媒体的勃兴,传统媒体的新闻"攻势"不在,作为"守势"的副刊如果固步自封,可能疆域尽失。如何有效利用文化副刊部门联系文艺团体、文艺人才的资源优势?湖北三峡商报社的成功之道是:通过举办大规模、系列性的文艺活动,变"守"为"攻",将舞台搬到广场、社区、市民家门口,用无处不在的欢乐影响着百姓市民的生活,从而大大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整合资源,优化组合,提升本地文艺团队、文艺人才的品牌知名度与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国际国内的重大信息已经达到同步传播的速度.传统的纸媒由于受限于传统的生产工艺,无法在“快阅读”上抢占先机。而如何化解当前所面临的纸媒危机?三峡商报反其道而行之,不与新媒体“抢头条”,而是提倡“慢阅读”,放慢脚步.精耕细作,利用传统媒体精采精编的编采优势,推出一份接地气有品质的《慢生活周刊》,将优质的读者群体揽人到名下,重新找回纸媒在高端读者圈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商报的发展过程中,策划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专栏,如"百名律师团"、"商报红娘"、"夷陵骄子"、"万人相亲大会"、"商报小记者"、"商报炒股大讲堂"、"宜昌民生报告"、"万人理财大行动"等等。专栏的成功是三峡商报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传媒的一大秘诀。  相似文献   
9.
佟茜洁 《新闻前哨》2014,(11):49-51
如何有效利用文化副刊联系文艺团体、文艺人才的资源优势?三峡商报的成功之道为:通过举办大规模、系列性的文艺活动,将舞台搬到广场、社区、市民家门口,用无处不在的欢乐影响着百姓市民的生活,从而大大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