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对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给出了患儿的减肥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供教师及家长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锻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所给出的康复锻炼方法 ,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可供广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在康复锻炼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侯洪  徐盟 《当代传播》2013,(4):64-66
近年来,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开始引人注目。中国动漫与世界动漫在产品、技术、项目、人才、版权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同时正在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面对这一良好发展态势,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现状之后,着重探讨其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既是新世纪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生成的基础,又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就是通过生态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与此相关,课程建设是高校生态教育的平台和重心,教师和学生则是学校生态教育的双主体。一个新的拓展——渗透式、跨学科融合的非专业生态教育的创生,将有利于生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将促进和丰富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设置课程以及课堂内容板块的更新,是做好高校生态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回望2007年国产电视剧,数量上无疑是重塑了历史的光辉,质量上更是在广电总局大力倡导的"黄金档唱响主旋律"之下,铭刻上了"电视剧质量年"的印记,走上了数量与质量双赢的轨道。一、原创剧目:现实与历史的对话、灵魂与欲望的博弈2007年,广电总局提出的"电视剧质量年"口号,对电视荧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侯洪  李静  冯宇 《新闻界》2001,(6):52-53
10月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四川大学共建的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西部广播电视高级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郭宝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卢子贵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和西部十二省市的广播电视媒体业界知名学者、高校广播电视学科专家等80多人出席了此次盛会。在成立大会上,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负责人,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欧阳宏生教授对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目标和任务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针对目前西部广播电视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理…  相似文献   
7.
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大型丛书之一的《法国文学译丛》,是由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郑克鲁教授担任主编。它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系统、全面译介法国文学的园地,它广集法国当代文坛的名篇,博采法语界老、中、青译者的佳作,业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纽带。译丛每本包括:一部长篇小  相似文献   
8.
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在“中法文化年”活动中的新闻报道的积极作用值得认真总结。《多极的世界与多元的文化》一文,系统分析了这次新闻报告的重要特征,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以及传播的文化内涵,对我国媒体如何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琴  侯洪 《新闻窗》2007,(1):103-104
纪录片是运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客观地反映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物、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排斥虚构和扮演的功能性节目。然而,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接受水平的提高,这种纪录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纪录片要赢得广大受众就必须实行大众化,尤其是动物自然类题材,不贴近受众,不感动受众,纪录片就不会最终面向大众。  相似文献   
10.
"两会"报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媒体传播功能的发挥,它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两会"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但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对"两会"报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析2011年"两会"传播的新特点,指出"两会"报道的"全媒体"运作方式及其新闻话语的政治学修辞和"公民新闻"等特色,同时还认为"两会"报道正在逐渐推动公共新闻的实践和完善,促进媒体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勾勒了"两会"报道尚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的"两会"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