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闻调查类节目镜头应该属于 "有限的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文尖 《新闻记者》2005,(10):45-45
大家都意识到了媒体的力量,尤其是在进入所谓的“图像时代”之后,电视,又是诸种媒体中最具霸权力量的.很多人都忙于把这种力量转化为资本,心急火燎地换取自己的一份利益甚或利润,可仍然有中央和地方的这些电视人还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做这类吃力不讨好的新闻调查类节目,他们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多少可以通过媒体来见证中国社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文学教学需要新知识的引入。这一点,想来没有人持反对意见。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新知识是哪些知识?从哪里来?如何切入语文教学?这需要语文教学界和文学界的同志一起来努力,单凭任一方的力量都是很难解决的。本期我们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阐释中学文学教学的知识更新问题的。在文学研究领域,叙事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了,它里面有很多知识、方法对中学文学教学很有意义。像叙事学这样既相对成熟,又对中学语文教学很有意义的知识领域(学科)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来研究,一点一点来做引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袁见的《天请问》(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应该属于那一路由鲁迅《故事新编》发端,又经施蛰存、冯至等发扬光大的历史小说;但是,其创作兴味比起前辈来,确乎要执著于历史更多:既是那些具体乃至琐碎的历史细节,又是某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比如《从大悲寺到普林斯顿大学》这篇,所下的史料工夫就实在惊人,有关胡适的研究假如犹未充分掌握这一堆史料,那么,看起来都不必花力气去"小说"这个故事了:单凭史实上的发掘和梳理,这个鲜为人知的,时间跨度半个世纪、空间跨度太平洋两岸的神奇故事,已颇为有力地立起来了;而渗透在文字中对文化及其传承、历史及其偶然的感念,也都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4.
2023年,部分省份高考将使用“老高考新课标卷”,为实现平稳过渡,相关省份组织了适应性测试,帮助考生进一步熟悉试卷结构。本刊特邀5位专家点评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3道作文题。王本华指出,新的作文命题形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打通了教考之间的关联,指向真实的语文生活。朱于国指出,3道作文题以浸润式设计隐性体现价值引领,以情境式设计引导写作走近真实生活,以非良构性问题引导思辨性表达,以多样式文体引导全面均衡写作素养发展。汪锋指出,在写作中加强审辨力的考查,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蔡可指出,3道作文题体现对学生日常语文学习积累的考查,引导一线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倪文尖指出,3道作文题在情境化上持续发力,不受限于“任务驱动型”命题模式,为高考作文试题形式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提起“上海”,就联想到“海派”一说。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代“京海论争”前后的有关史料的梳理、释读,重点分析了那些字里行间流泄出的文化心理内涵,指出“海派”名词牵连着一整套话语,“海派”话语意味着“五四现代观”有关“上海”的描述与想象。重新理解、想象“上海”,应从反省“海派”及其话语开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