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新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遇到国内外学界的巨大挑战,同时还有来自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内部的漠视。但是,作为新世纪世界最为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拥有以往所没有充分利用或根本没有的诸多机遇。笔者认为,对新机遇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推进中国当代马克  相似文献   
2.
钱中和童庆炳等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对中国艺学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阐释过程中又彰显出共同的思维模式与话语方式。本论试图梳理其对这一命题的论证思路,指出其论证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在当下语境下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举动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布达佩斯学派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学家与美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现代性想象制度理论,阐发了历史想象制度与技术想象制度的复杂的结构关系及其与现代性的三种逻辑构成的束缚与张力,藉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现代性的异质性特征与赫勒的文化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美学自其诞生伊始就与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同属于现代人文科学建构人性的重要领域.其内在关联形成了普遍性和差异性两次范式转型,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内在关联应该重新在差异性和普遍性的视野里探究,以避免宏大叙事和极端文化相对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与美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彰显出理论的重大转型。众多著述在立论基础、问题意识、现实关怀、话语形态等方面焕然一新。其中,范玉刚教授的新作《新时代文论与审美之思》,是具有开拓性的一本专著。该书于201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5万余字,汇聚了作者近5年的一些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6.
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从当代美学研究中脱颖而出,在解构之中重构了一种跨学科的美学形态。她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现代性理论》、《破碎的历史哲学》、《日常生活》、《人格伦理学》、《重构美学》、《永恒的喜剧》等一系列的著述中对现代美学的悖论进行历  相似文献   
7.
卢曼在帕森斯功能社会学基础上整合了德国传统社会理论和当代最新的数理形式理论、神经生理学及控制论,发展出一种新型的社会系统理论。卢曼在发展社会系统理论的过程中对艺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将艺术视为社会系统的亚系统。与传统的交往理论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不同,卢曼的交往理论主要强调"差异",消解了最终的共识与理想共同体的形成,彰显出后现代主义特征。卢曼通过社会系统理论解释艺术问题很具说服力:割裂了与认识论哲学系统的联系,超越了批判理论的主观印象主义,形成了一种新的范式,有助于反思文学研究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但是,这种社会理论仍然忽视了个体艺术形式的差异,体现出普遍的抽象性与后人道主义美学特征,从而带来了理论阐释的悖论与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布达佩斯学派主要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通过对马克思市场理论的重新阐释,通过对东欧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对市场体制进行了重新思考。她在指出市场体制给文化传播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认识到市场体制对文化传播的肯定性意义。这有助于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文化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游戏。这些阐释形态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家族相似”话语网络。虽然“阐释学”“理解”“解释”等术语被共同地挪用,但是它们在五种主要的阐释学形态中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形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与价值取向,构建了各自的阐释学合法性基础,同时形成了阐释场域中的冲突与张力,彰显了文学阐释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