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弟(现为某建筑大学大一的学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姐,我现在很困惑,总感觉自己的词汇很贫乏,说话一点‘水平’都没有,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能让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高。”我问他:“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他说:“除了专业书,基本不看什么书,没有这个习惯。”弟弟挂断电话之后,我沉思了一段时间,归根结底原因出在哪呢?恐怕不只我弟弟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吧?在冥思苦想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大学以前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学在我们的中学校园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段晓会  傅宗洪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105-108,117
<城的灯>中主人公冯家昌在挺进城市的同时被城市所收服;与他相对的圣母形象刘汉香却在坚守和改造农村,带领村民艰苦奋进,在农村的丫杈上稼接城市的枝叶.一个人格蜕变异化,一个善良博爱,这种对立延续了现代化与乡村传统冲突这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城乡冲突,不同的抉择,不同的人格路,作者更侧重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及追寻.这种侧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并且应进一步去反思这种侧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分析归纳“海氏循环论”、“摹仿论”、“表现论”、“形式论”、“审美论”等等;无论是把“建国以来”、“新时期以来”、“西方的”,乃至“古今中外”的旧有艺术理论作一个或简单或复杂,或单一或系统的罗列陈述;无论对于原有艺术概念不断的消解和否定,抑或是从根本上否定艺术定义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艺术之为艺术而别于他物,是肯定可以定义的。  相似文献   
5.
新诗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新诗理论虽与新诗一同诞生,它却远不如新诗成熟。 要建立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确太难。传统诗歌理论的历史那样悠久,成果那样丰厚,琳琅满目的“诗话”、“词话”令众多后来者顶礼膜拜、“超越”谈何容易。而且,自“五四”运动至新时期,我们又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诗学成果,西方式的有着广阔哲学背景的诗学体系,使众多习惯于感悟式、经验式的中国诗论家们宛若步入迷宫,只好惊  相似文献   
6.
徐莹  傅宗洪 《现代语文》2006,(12):46-46
宗教学称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不仅仅是萨满教发源地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地区萨满教表现得最为典型和完整。我国东北地区作为萨满教发源地之一,其含义比较广泛,包括原始巫术与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梁实秋与鲁迅发生了长达八年的论战,文学是否具有阶级性是两人争论的焦点之一。梁实秋认为文学不具有阶级性,文学反映的是人性;鲁迅则认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本文立足于两人争论的具体文献资料,通过分析两人论战的具体论点与论据,探讨了文学具有阶级性这一论说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类比法、举例法与排除法分析了文学具有阶级性这一论说所存在的困境与理路。  相似文献   
8.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文学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新现象面前,传统的文学批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面对新变化,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