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的"显-现"是源始时间性的生成过程,是随其本体所是而自由的化(给)出。"游"在化入"道"的时间性中运行,也就意味着"游"摆脱了一切现成事物的束缚,而进入到一个自由而本真的体道、悟道的境界。"游"作为体道、悟道之行为,就是与时俱化。  相似文献   
2.
就教育对象而言。老子的教育对象以被社会文明异化了的人或成年的文化人为主,尤其是受文明毒害愈深者.因为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有如婴儿般真挚朴实之人。在整部《老子》中,我们会发现,老子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以“在上”者为主,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因为老子认为,只要“上无为”必能“下自化”,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这样说来,如果在上者能够接受无为之道的教化,则下位者必可自我化育。而若将此理论运用于教育界.则教化者当以在上者优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理论的生命和灵魂,其重要性不必待言,但问题在于,当创新成为一种标识,成为需要强调和凸显的标签时,创新也就丧失了其本真的意义。如今标举创新之口号者,为数众多,但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创新之为创新的真正意义和本真内涵却依然蔽而不显。文艺学的学科建构和理论创新问题一直是众多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世界”范畴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于人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这一范畴的统引下,海德格尔哲学中对于“存在”、“器具”、“上手性”诸概念的阐发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下对于“人”、“工具”的分析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从这两组范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思想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时间的审美属性包括两点:一是审美的时间;二是时间的审美。审美的时间是时间的拯救者;审美就意味着在无比完美而又极度浓缩的时间中生存。审美的时间在普遍意义上即是指审美瞬间。时间的审美则涵盖了三个层次:时间主题的审美;时间逻辑的审美;时间哲理的审美。  相似文献   
6.
就教育对象而言。老子的教育对象以被社会文明异化了的人或成年的文化人为主,尤其是受文明毒害愈深者.因为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有如婴儿般真挚朴实之人。在整部《老子》中,我们会发现,老子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以“在上”者为主,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因为老子认为,只要“上无为”必能“下自化”,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这样说来,如果在上者能够接受无为之道的教化,则下位者必可自我化育。而若将此理论运用于教育界.则教化者当以在上者优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