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旅游是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极大比重的广泛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民俗旅游以民众创造传承的民俗事项为核心资源,具有突出的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学界大多视其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震撼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猎奇怀旧的心理和对异文化的想象,民俗旅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国民俗风情游”标志和预示着民俗旅游将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哭嫁的传统意蕴与现代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婚礼习俗,在土家族独特的土壤上产生、发展、衍变,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以女性为切入点,从文化功能的角度阐释了哭嫁的传统民族意蕴:宣泄之歌、“通过”之歌。哭嫁意蕴的现代嬗变主要表现在程式化趋向、娱乐性滋长及族群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逐渐掀起"空间转向"研究思潮。瑶族"送鬼"仪式中体现的空间观念及其建构表明,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空间转向"为仪式及空间本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式,促进仪式研究从仪式本体研究、功能论和象征论等传统理论模式向人类身体、空间感知和建构理论解释的转变,更加注重仪式与人类自身及其认知、知识体系的关系。这一转向对于南方山地民族来说,具有更加独特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身体小宇宙"观念在中西文化中非常普遍,身体与自然空间的象征对应关系是身体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向度。聚居于南岭民族走廊的红瑶以身体为基点营造生活空间和想象宇宙空间,从对身体结构、身体物质的理解和身体的空间感知出发来认知和安排村落空间,并在身体与自然感应相生的风水实践中思考人生完满状态——"富、贵"的获得途径。  相似文献   
5.
瑶族盘瓠崇拜的犬图腾崇拜性质已成共识,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瑶族支系众多,盘瓠崇拜的表现形态多样,在红瑶这一非瑶语支系中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流变与转型。红瑶对盘瓠神话进行了再创造与重塑,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用于表达宇宙观、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以及建构集体认同和维持族群边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和空间生产场域。根据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理论架构,旅游空间生产活动可从旅游物质景观空间、旅游社会-经济空间、旅游文化符号空间三重维度进行辩证分析,其中物质景观空间是物质性承载基础,文化符号空间是核心旅游吸引物文化意义的生产,社会-经济空间是人与旅游空间交互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湖南江永勾蓝瑶寨主推聚落古建筑与田园景观、"洗泥篝火"民俗文化表演晚会,并以村寨自建旅游公司和村民合作社进行运营,在营造文化景观的基础上,促进了以农事节日洗泥节衍生出的以"洗泥"为核心的歌舞、武术、杂技、曲艺等瑶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整合与再造。探讨"三维一体"的旅游空间生产,不仅是从整体观的角度看待旅游新业态,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更新与价值重塑方式的有益尝试,亦将拓展对空间本身的多重属性和空间之"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客家鸡歌以鸡啼起兴,蕴藏丰厚的文化意蕴,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鸡歌创作之比兴思维与客家人丧葬祭礼中的鸡俗存在着紧密关联。客家鸡俗信的滥殇,是鸡驱邪纳吉寓意为“通过”、沟通人神之媒介与鸟信仰现实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瑶族盘瓠崇拜的犬图腾崇拜性质已成共识,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瑶族支系众多,盘瓠崇拜的表现形态多样,在红瑶这一非瑶语支系中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流变与转型.红瑶对盘瓠神话进行了再创造与重塑,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用于表达宇宙观、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以及建构集体认同和维持族群边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