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59年年底,全国各地就充满着组织1960年继续跃进的气氛。在工业方面是“早作准备,保证明年开门红”;在农业方面,水利工作提出了“早开工、早完工,早受益”的要求;积肥也提出了“早积肥、多积肥、积好肥”的口号;省委、地委一再强调抓“早”的问题;县委明确地提出,要以“早”作为推动生产的题目。我们认真地研究了省委、地委、县委的指示,并且组  相似文献   
2.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县报作为县委的机关报,必须加强言论工作,成为县委指导运动的有力工具.这一点,我们是早已认识了的.但究竟怎样加强言论工作,我们却是在近几个月才开始摸到了门路.这就是:篇篇谈思想,篇篇口语化.曲折前进过去我们发表的评论,谈组织措施的多,谈思想的少,特别喜欢发"应景"的言论,如"祝××会的胜利开幕"等.总之,报社同志的眼光中,见物不见人.这样一来,每年的评论都差不多,去年是"大力开展积肥运动",今年则是"深入开展积  相似文献   
3.
一大跃进以来,我們报紙上經常轰轰烈烈地宣传群众运动的声势,又突出地报道典型,这两者都是重要的报道方法.为了提高报紙质量,既要加强声势宣传,更要加强典型报道。在报道中声势宣传和典型报道怎样才能結合得好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的問題。在1956年南县报创刊初期,报社有的同志一度强調声势宣传,忽視典型报道,这样有个时期版面上动态报道多,中心报道不深入、不突出;但后来,有的同志在强調典型报道的时候,又忽視了声势宣传,于是有个时期报面上出現的典型报道往往是孤立的,看不到一个阶段蓬蓬勃勃的声势和局面,也看不到某項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个农民去找生产队的记工员查对劳动工分,挨了一顿“刮”。记工员对他说:“你出工又不积极,找岔子倒算得一个”,弄得这个社员闷闷不乐,憋一肚子气回来了。这件事情涉及到基层干部对群众的态度问题,也关系到农民当家作主的问题。可是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过去很少关心。即使在报上评论有关干部作风的问题,也只是笼统地从大的原则上提一提,缺乏具体分析,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是用钝刀子割肉,半天也没有割出血来。最近我们检查了工作,发现以上这种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是因为我们报纸工作者的群众观点不强。群众  相似文献   
5.
过去,群众对报纸的要求我们往往不大了解。有些我们认为思想性、指导性很强的好稿子,群众却说“太长了”“不对题、不过瘾”;有些稿子,我们看了不大爱,勉强刊用,群众却嫌它短了,说“不详细”;有些填空补白的小动态、小经验,往往在群众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每当一件信稿处理不当的时候,我们总禁不住引疚追思,在群众的信稿中,有多少值得提出的问题和经验,和我们“相见不相识”,失之交臂;有多少应该跟踪追迹,深入发掘的重大题材,我们却淡然视之,一掠而过。问题在哪里呢?根本问题是一个思想感情的问题。有一年夏天,正是大旱,我们和农民一道车水,车轴没有润滑油,农民用稀泥巴代替,踩起来比较吃力,汗直淌,脚也越踩越重,一休息就坐在田塍上嘘长气。吃了苦头才懂得车油的重要。回到编辑部,恰好看到来稿中有一篇《星夜送车油》的稿子,激起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