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道思想是世界各大文明共同关注的思想之一.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对其都有精辟的论述.从二者之间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这一共通思想论述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更好的理解二种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消除文明间的对立和隔阂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发现了无意识这一块新大陆,精神分析学由此诞生。无意识世界的发现颠覆了以意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传统。精神分析学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精神病的成因并不是生理原因,而是心理原因。精神病人承受的是回忆之苦。拉康批评弗洛伊德晚年学说偏离了精神分析学的语言分析方向。拉康强调了无意识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内在关联,并从语言学结构主义出发解释了语言对于主体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和"经济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它们的基础上,马克思分别发展出了三大社会形态学说和四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学说.当前的研究必须反思教科书体系五形态说的思想钳制,正确认识两种社会形态学说的理论关系,防止非社会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个人自主性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人本位;而市场经济的高度社会化特征又要求我们坚持价值观上的社会取向。坚持个人本位就是肯定了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人格定位;而坚持社会取向则又肯定了道德建设中“道德人”的人格定位。两者统一的基础在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性。只有从个人本位的方法论出发,才有可能达到社会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硬核",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式.对生产方式理论的理解曾经演变为"经济决定论".为了瓦解"经济决定论"的机械逻辑,萨特用存在主义克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二元对立,阿尔都塞用"多元决定"对生产方式重新进行了解释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进行了专门研究,普兰查斯重点解释了资本主义国家问题以说明当代条件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构成性关系.通过批判性地考察从萨特到普兰查斯的瓦解"经济决定论"的逻辑之旅,可以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一种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但是20世纪末,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马克思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解毒剂”受到了普遍怀疑。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有人宣称历史已经在资本主义那里终结。在国内,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余音未绝,而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进程又期待着马克思主义能够对时代提出的问题予以具有说服力的回答,所有这些情境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何在?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论成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引入注目的景观。回答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厘清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普兰查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时,对民族、空间、时间问题的阐释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重新指向对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唯物主义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低估了民族问题。领土(空间)和传统(时间)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崭新的意义。空间-时间母体特点的改变与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实质性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国家结构的实体性的变化有关,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力实践变化有关。空间-时间母体的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8.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