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同兴 《成才之路》2012,(16):17-17
正最近听了几位年轻教师上的随堂课,课堂理念新颖,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和参与学习,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选择学习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要么是天马行空,要么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牵引和告知中进行的,教师俨然是主角,学生是课堂上的配角,根本就谈不上积极和主动,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有幸应邀参加师范同学聚会。因为同学的职业基本上是老师,席间,自然就会谈到教育和教学、老师和学生。偶有一同学发问:"我们工作二十几年,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无数,但真正能被学生惦记着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学生还惦记着你呢?"这一问题的抛出,如一颗炸弹扔下,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酒席上的话,我尽力搜索,留下印记的却少之又少。但"老师,学生毕业了还会记起你吗"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一连几天都在思索。昨日,偶读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美文《晶莹的泪滴》,让我产生共鸣,激动不已。文中回忆,作者因家庭经济窘迫,亲戚经济也十  相似文献   
3.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  相似文献   
4.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重大突破和进展。鲜明标志之一,就是党报出现了大量新闻精品,可读性、指导性大大增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较之低年级,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高年级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认识始于感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得到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就结束了,而是反复进行,逐步提高完善,使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近几年教学实践来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较之低年级,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高年级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从总体上看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认识始于感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再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标志了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正式确立。本文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发展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创造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及主攻方向等方面论述了发展文化产业这一论题,以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认为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经常注意扩大民主 ,而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则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 ,要面向群众 ,向群众学习 ;要平等待人 ,不要以领导者自居 ;要提倡群言堂 ,反对一言堂 ;鼓励群众讲真话 ;要坚持集体领导 ,实行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