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宣传改革开放,宣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是新闻界长期的重要任务.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它牵涉到各行各业,多数人都没有思想准备.对它的内容了解不多.虽然理论界不断发表阐述性文章,但他们的文章也处在探索阶段,并不完全准确.作为新闻界来说,在与论导向上主要是进行引导、启发,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逐步帮助人们学会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
编辑和记者是一对矛盾。他们有同一性,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报纸服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有对立的一面,一方写稿,一方编稿.由于经历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接触社会面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很可能认识上有分歧,有矛盾。事物在发展,矛盾在发展,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写作中,我喜欢写采访札记,每年都要写一些。从我的经验看,采访札记的特点是: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新闻五要素俱全,它不同于消息:有时有人物,有情节,但一般不全面铺开,它不同于通讯;有分析,有议论,但不长篇大沦,它不同于评论。它足以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几个月来,抗洪救灾的报道几乎不离新闻媒体的版面、镜头、广播。大量的报道,除反映洪涝严重、灾区损失和种种困难外,较多的则是反映灾区干部群众如何团结抗灾,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党中央、国务院如何指挥、领导抗灾斗争;全国各行各业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积极支援灾区群众的动人情景。随着抗灾斗争的发展和胜利,新闻报道的步步深入,使全国人民由衷地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在这些报道中,有的记者思路开阔,独出心裁,善于挖掘主题,值得学习。8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上,发表了新华社记者李海甫写的《灾后粮价稳》。一看题目,使人心里猛然一震。历史上,大灾之后粮价必然上涨,灾民生活更加困难。此稿是记者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采写的,稿中说:“按粮食贸易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受挫,又大面积遭灾,粮价应呈上升  相似文献   
5.
一个记者,特别是驻地记者.长期在一个地方采访,对那里的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切的了解,甚至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有浓厚的感情。如果该报道的事情没报道出去,就会象负债一样,时时感到背上有压力。困难再多,也要想法把它报道出去。我在辉县采访时间较长,有三篇稿子都是在心里埋藏、酝酿了十年之久,才写出的。责任心、使命感给了我耐心和毅力。《苍龙牵水穿太行》有时由于时代的因素,影响了稿件的命运。为了争取好的社会效果,需要审时度势,多方考虑,等待时机。1986年5月30日《河南日报》二版发表的通讯《苍龙牵水穿太行》,  相似文献   
6.
《小卖部前话改革》(见今年3月5日河南日报)这篇只有370多个字的小稿,写的是省人代会期间,记者马铁军在代表们下榻的河南饭店,“发现代表们饭前饭后购买图书的很多,而两个以供应日常用品为主的小卖部里,却冷冷清清很少有人问津”。过去每年开人代会时,小卖部都要忙着给代表们购进棉线、肥皂、洗衣粉、烟糖、火柴等“紧俏”商品。可是,“现在商品丰富了,只要有钱,在哪里都  相似文献   
7.
当前工商业的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有许多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生产形势还相当严峻。这当中,既有客观环境问题,也有主观认识问题。新闻媒体如何帮助经济界人士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以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势?一味地指责他们思想不解放,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笼统地叫他们走向市场,他们感到是廉价的空话,出来门仍不知市场在哪里?路在何方?原因就是他们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染,内陆意识小农思想浓重,但自己并不意识到这一点,嘴上讲的是解放思想,实际上双脚还在走老路。因此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报人生涯中,有几年是在总编室度过的。那几年正逢“乱世”——文化大革命,因此有它的特殊性。“文革”期间,“四人帮”把持着新闻界,把新华社的发稿时间也“砸烂”了。经常是当天晚上不截稿,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截稿。日报变成晚报甚至隔日报。夜班编辑一个班不够用,变成了三班倒,越忙,越乱,越容易出错。1970年1月18日下午画版时,缺一篇小稿,我想起南阳有一篇贫下中农来信已经排好,就拿出小样补上了。谁知第二天印报工人说:“这篇小稿咋恁好哩,没隔几天印了两次!”我一查,糟糕,可不发重了!那时变版太多太快,稿子排上拆下频繁,把人搞糊涂了。那时候,报纸上经常打倒这个,揭发那个,批判这个,搞臭那个。一天晚上,我看到上面批转来的一篇稿件,是批判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杨贵同志领导林县人民开凿的红旗渠,世界闻名。我对当晚值班的原副总  相似文献   
9.
1994年底,新乡市对新闻编采人员进行了一次业务测试,评卷工作已经结束.新乡市的新闻工作队伍,近几年不断扩大,业务水平不一.为了提高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等4单位,决定对该市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业务测试.市里要求有中、初级新闻职称的人,要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新闻基础理论》、《新闻通讯写作》两本  相似文献   
10.
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朱元璋披阅奏折的故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收到刑部主事茹太素一封奏折,看了半天,看不出个头绪,心里烦躁,让别人念给他听。听到6337字时,仍听不出个眉目,气得他把茹大素喊来,打了一顿大板。第二天晚上,他又想起这件事,就叫人继续念下去,一直念到16500字时,才听出了个门道。原来茹大素提了5条建议,其中4条都是有价值的,可行的。朱元璋严厉批评茹大素:你讲的5件事,只用500字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啰啰嗦嗦写到17000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