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在语:史课堂上,让学生收获快乐;在语文课堂j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放飞;在课文课堂上,I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你看看人家毅毅,毛笔字写得那么好,这儿得一个奖,那儿得一个奖。你看看他写的作文,这儿投一篇,那儿发表一篇。你看看你,狗屁不是,就知道瞎摆摆,上次考试还比他少一分呢,瞎养活你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所蕴含的"吃苦耐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红色基因不仅是当代青年学生优良品质形成的精神源泉,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载体.把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无题     
不知现在的情形怎样.总之数年以前。女大学生中最流行的通俗小说是亦舒。十八至廿二岁,我在宿舍单人床的那盏小床头灯下.读过多少册亦舒.已经不可计数了。那结果是。同任何人谈起亦舒系列。还未尝有我所不记得的人物与情节。包括精彩的行文、对白.过眼都可以不忘。据说《红楼梦》传世以来.颇有些读  相似文献   
5.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其创作过程中除了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外。还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在他12岁的时候.就阅读了《鲁迅全集》.并且最喜欢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讲演时,曾引用鲁迅作品《故乡》的结尾“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标题。可以说,鲁迅对大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二人都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本文就两位文学家的故乡情结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共通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刘晓艺 《大观周刊》2011,(10):284-284
单簧管最早出现于竹世纪末,18世纪出,英文名:Clarinet。是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但要演奏好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对于每位演奏单簧管的人来说,要想把它掌握并演奏好,除了气息的运用、嘴型的控制、舌奏的配合等技巧外,手指技巧的好坏,对于全面掌握好单簧管演奏技巧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指按键的快慢、双手配合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对音乐的表现和技巧的发挥。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单簧管演奏中手指技巧训练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访谈"作为一种电视语言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的突然崛起,是中国电视专题片叙事语言结构的一次重大转换。遍查1993年以前的电视书籍,"访谈"一词尚杳无踪影。然而在此后的短短数年间,"访谈"却成为中国电视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则术语。但是,"访谈"在使用上的广泛性和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的电视实践所留下的一个理论空缺。  相似文献   
8.
刘晓艺 《考试周刊》2009,(28):36-37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他善于运用意识流和心理描写,重视象征性表现,文体执拗晦涩,主要反映侵略战争对人生理、心理所造成的伤害。本文从象征主义的定义、发展、影响入手。从《脸上的红月亮》这篇文章中解读野间宏对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同时挖掘其接受象征主义的原因.以及象征主义对文学作品影响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