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影戏折子戏的概念存在着学术界和民间使用不一致的情况。影戏折子戏是影戏经典化的体现,在发展较为充分的足本影卷中产生,且以足本形态存在;发展不够充分的提纲本、无本形态影戏,很难从自身产生折子戏。影戏折子戏的来源有三:别种艺术(大戏、民间曲艺)引进、自身折选、艺人专门创作。处于重故事阶段的影戏无法从自身产生折子戏,研究影戏中的折子戏可展现出影戏故事性元素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正>刘满仓,1965年生,甘肃省定西市固堆河村村民,刘氏皮影戏第七代传人,从小耳濡目染皮影戏,16岁跟随家族皮影戏班敲碰铃、打甩板、拉胡琴,20岁领班演唱皮影戏,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戏(通渭影子腔)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获定西市“陇中工匠”称号。影子腔皮影戏在刘家每一代传人手里,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历经七代,凝结成地方文化交融的结晶——通渭影子腔皮影戏。连续七代传承;演出中影子腔、秦腔和道情兼用;至今仍保持每年五月麦收后至七月中连续四五十天的自然演出;艺人“高台教化、灯下说书”的价值使命感;不“种耳音”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传承人向皮影戏内部深挖探索艺术特色;非遗保护政策落实到影子腔皮影戏的情况和反馈,这些都促使我们与刘满仓老师的深入交流((1))。  相似文献   
3.
我国影戏剧本有三种形态:无本之本、提纲本、足本。这三种形态的剧本之间既存在历史的关联,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影戏剧本形态的演进历程:原初的无本(游戏阶段)—原初的足本(借用讲史话本或宝卷等作底本)—无本、提纲本—足本。各形态影戏剧本在话语程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构方式、场次安排、审美特征等方面有内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