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彦平 《出版广角》2018,(10):10-13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已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古籍整理出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基础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全面梳理成绩,总结经验,更要对照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新目标、新任务,用全新的、更加积极的姿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一黄文弼关于此次科考的日记,始于1927年5月8日,这是科考团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在那天日记的最后,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了中方团员此行的职事:"故余等职务,一者为监督外人,一者为考查科学。"[1]而徐炳昶的两段话,适可看作这句话的注解。1927年10月5日晚,大队还在额济纳河。这几天,徐炳昶断续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希腊之迹象》。"书记德人四次到吐鲁番,共运去古物四百三十三箱",披读之下,内心愤懑异常。他说:我固一非国家主义者,且素主张科学、知识,为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1994-),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北史研究逐日升温,各个时期西北经济史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清前期西北经济史的研究而言,参与学者众多,研究成绩斐然,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突破性进展。仅从论著的数量来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出版相关专著共15部,发表相关论文共80余篇。但在成绩之外,也有许多不足还有待弥补,许多新的学术增长点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4.
原彦平 《出版广角》2012,(12):20-22
美国出版商对传统出版业的未来抱有信心,不认为传统出版业会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崩溃。不管书的形式如何变化,出版者是内容的提供商这一性质不会改变,内容仍然是第一位的。2011年5月23日,我参加由中国版协培训部组织的"赴美培训班"赴美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听课,主办方约请若干美国出版界的知名人士,为我们上课;一是参访,参观那些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出版社,并和他们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次时间不算短的美国之旅中,我们也略窥彼岸出版业的现状,也隐约获知美国同行对今后出版路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为组织西北科学考查团事与瑞典国斯文·赫定博士订定合作办法",也就是"十九条"签订后,距离考查团出发时间已经不到半个月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商讨细节、准备行装,对于中国团员来说委实仓促,而最重要的是中方团长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这段时间里,理事会经常召集会议,讨论具体细节.但到讨论团长人选时,香烟缭绕的会谈室里,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相似文献   
6.
原彦平 《档案》2014,(9):26-29
正一大队离开胡济图河营地的时间,按计划是7月22日,但是在临出发时,骆驼集体"暴动",四散奔逃,行李被丢得到处都是,搞得大家手忙脚乱。等归置好,都筋疲力尽,出发的时间不得不延后到7月29日。这天一早,驼队队长拉尔生带着150峰骆驼的行李大队先行离开。第二天,包括黄文弼在内的大队人马也出发了。百灵庙,敖伦苏木,越来越远,黄文弼满心遗憾。他们的下一个大的目的地是将近900公里之外的1额济纳河。这是一次真正的远行,在这段漫漫旅途  相似文献   
7.
原彦平 《档案》2014,(12):17-22
黄文弼关于此次科考的日记,始于1927年5月8日,这是科考团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在那天日记的最后,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了中方团员此行的职事:“故余等职务,一者为监督外人,一者为考查科学。”而徐炳昶的两段话,适可看作这句话的注解。1927年10月5日晚,大队还在领济纳河。这几天,徐炳昶断续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希腊之迹象》。“书记德人四次到吐鲁番。共运去古物四百三十三箱”,披读之下,内心愤懑异常。他说:我固一非国家主义者,且索主张科学、知识,为人类的公产,然吾家旧物,不能自家保存整理,竞让外人随便地攫取,譬如一树,枝叶剧尽,老干虽未死,亦凄郁而无色;对此惨象,亦安能不令人愤悒也!  相似文献   
8.
原彦平 《档案》2013,(6):25-28
一 在胡济图河营地,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兵分三路后,北队于1927年7月1日在瑞典地质学家那林的率领下出发了。在出发的时候,年轻的北队队员丁道衡不会知道,一次伟大的发现正等待着他;也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将会和“白云鄂博”这四个字联结并产生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彦平 《档案》2013,(1):28-32
引言 1927年—1935年,历时八年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西北科学考查团(简称"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无疑是一个光辉的团队,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国家意义的团体,是一所流动的大学,一个科学家和学者的摇篮。这次史无前例的科考活动,因无比丰富的科考发现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一座令后人万分景仰和纪念的丰碑。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团体的历史被尘封、遗忘,  相似文献   
10.
原彦平 《档案》2013,(5):31-36
一1927年5月9日,大约中午时分,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开启的列车缓缓驶离了站台。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终于沿着4年前通车的平绥铁路,走向了它的起点——包头。斯文·赫定的手里攥着一张梅花粉笺,上面是理事会主席周肇祥写给他的送别诗。读着这首诗,斯文·赫定不禁思绪联翩,也颇感不解:这个曾经的谈判对手,这个两个月来最不近情理、最固执的敌手,这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竟然在那一刻,消除了隔阂,拆离了内心的藩篱,以一个诗人的热情给他和他的团队以崇高的赞美;前路如何,确实未知,但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兆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