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叶锡环 《新闻实践》2011,(12):64-66
叶锡环,半路出家,年近四旬,是温州都市报一位跑民生新闻的普通记者。在调入报社6年间,他4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这在浙江新闻界是十分少见的。他为什么会频频获奖,其作品又有何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温州都市报《嫁接富土穷乡的生动样本》,以连续四天在同一版面、同一位置的系列报道方式,推出苍南县观美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眼于一个村庄的"整体推进",让更多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经验,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荣获2006年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叶锡环 《传媒》2012,(2):69-70
正在新闻资源日益同源化的今天,非事件性新闻已成为媒体获取独家新闻、提高报道层次的重要领域。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报道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新闻往往成了"旧闻",变得难做、难做好、难做得  相似文献   
4.
叶锡环 《传媒》2010,(8):68-69
在"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关注之际,<温州都市报>推出通讯<温州人瞄上了"卖碳翁">,借用"卖炭翁"这个文学形象,率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晦涩难懂的"碳汇"概念,反映温州人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碳汇计量标准的做法以及蕴含的巨大商机.让人明白世界气候变化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在同题报道中显得不同凡响,获得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温州都市报《温州“红领”成长计划解读》,记叙了大学生“红领”在温州非公企业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成长的经历,将枯燥的党建题材写得生动活泼,揭示了非公企业党建队伍如何培养新生代的课题,同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指明了全新的大学生就业领域,获得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叶锡环,半路出家,年近四旬,是温州都市报一位跑民生新闻的普通记者。在调入报社6年间,他4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这在浙江新闻界是十分少见的。他为什么会频频获奖,其作品又有何独到之处?10月24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实践》杂志社主办,温州都市报承办的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叶锡环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下,探讨新闻精品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指导意义。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以及省内都市类媒体的代表、专家,在会上热烈畅谈关于新闻创新的看法与体会。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周荣新,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沈爱国,围绕叶锡环的新闻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剖析了好新闻的创新之道和采写秘诀。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增大的今天,在“熟人社会”日渐发育的温州,《温州都市报》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刚柔结合的富有“温州特色的新路子”,从而不断增强媒体公信力,赢得市场的青睐。目前创刊不到6年的《温州都市报》,以1.5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和31万份的发行量,在温州报刊市场独占鳌头,并跻身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行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