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2015年第3期《档案春秋》所载《老上海茶馆逸事》(作者郎慕中先生),介绍了品泉楼、湖心亭、五云日舁楼等老上海的茶馆,并讲述了发生在这些茶馆内外的故事,为我们引申出了那个时代的时代沧桑和刀光剑影,读来如品龙井香茗,如嚼檀香橄榄,颇有兴味。略微不过瘾的是,这些老上海的茶馆,总少了点十里洋场的风花雪月,多了点十六铺码头的沧桑风尘,与酒吧舞厅咖啡馆相比,好比舞台上的京剧演员遇到了走红毯的电影明星,无论如何缺少魔都特有的时尚和气质。  相似文献   
2.
正留在上海的银行家除徐寄庼外,叶景葵、王志莘等人也留居上海。叶景葵素有金融界"伯乐"之称,他担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达30年之久,徐新六、徐寄庼都由他一手提拔。但他为人清高,书生意气重,喜欢藏书,顾祖禹手稿本《谈史方舆纪要》即是其镇家之宝。南京政府上台后,各大银行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均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只有叶景葵始终不为所动,游离在政治秀场外。解放前夕,上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疯狂抓捕,叶景  相似文献   
3.
正大流氓出身的杜月笙,向来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平民百姓谈虎色变,听见他的名字都要哆嗦一下。但杜月笙于四—二事变后,果断抛弃打打杀杀的行为,挥别惊心动魄的传奇,远离前呼后拥的排场。交友,谈笑无白丁,往来有鸿儒,作派,长衫加马褂,一派斯文扮相,亮相,多在慈善公益场所,仿佛大善人。即使在那些自视甚高的军政要人、文人墨客眼里,与杜月笙交往也是与有荣焉。抗战结束后,杜月笙从重庆衣锦还乡,回到上海,要不是蒋介石阻挠,他就坐上上海市参议长的宝座了。杜月笙自己也得意洋洋地说:"我原来是强盗扮的书生,所以人家都怕我,现在是曲蟮修成了龙,在社会上有些地位了。"以笔者之见,杜月笙涉足银行界,结交银行家,甚而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领袖人物,无疑是他转型成功的突破口。通过开办银行,进军金融界,杜月笙洗  相似文献   
4.
<正>国民党统治和日伪时期,中共地下党所办的一些出版社和印刷厂,不断遭到破坏。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书刊,更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查禁,无法正常出版。为了对付敌人,地下党和进步文化人士编写的革命出版物,往往披上各色马甲,采取"伪装书"的形式。伪装封面、另题书名的革命书刊最为普遍,笔者手头有一本书,封面题名为《新出绘图国色天香》。该书为绿色封面、封底,32开,竖版,272页。无出版者、出版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陈光甫与"北京来客"陈光甫与大陆的密切接触,很快被台湾方面获悉。1950年11月,陈光甫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他是周恩来的特派代表,特从北京来香港看望陈光甫,现住在六国饭店。他说,想在香港办一份报纸,希望陈光甫予以财力支持。陈光甫不知说什么好,请他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见面细谈。第二天,有两位中年人按约来银行与陈光甫见面,自报大名潘忠尧、张惠农。两人落座,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封信,说是周恩来先生致陈先生的亲笔信,请过目。说完,双手捧上。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币制改革"曾任国民党上海市长的吴国桢,在口述回忆录《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一书中,专门列了"李铭案"一节,回忆蒋介石曾在1948年有逮捕李铭的打算。李铭时任浙江实业银行(后改称浙江第一商业银行)董事长、总经理,并被蒋介石委以金圆券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主任,还兼任着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理事长、上海银行公会理事长等职,这么一位在金融界声名显赫的人物,何以惹恼了蒋介石,差点被逮捕呢?难道蒋介石还在为1927年李铭的"杀鸡取蛋"论耿耿于怀吗?  相似文献   
7.
正从1946年底开始,随着国共内战的进展,香港的酒店、旅馆就不断接到来自上海的订单,一批批客人先后搭乘飞机和轮船入港,先是短暂居留,或考察,然后就有长期的居留。有实力的客人甚至在酒店和宾馆一住数年。位于尖沙咀的半岛酒店,英式下午茶闻名遐迩,这时也常常能听到地道的上海话:"唷,侬也来了?""我先到此地探探路,看看风向。你老兄溜得比我还快嘛!""没办法,共产党要来了,总归要留条后路。"香港的报纸上,经常登出某某到达香港的消息,内容不外是国民党气数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