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汤显祖佚文三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人俞安期汇编的《启隽类函》,所收《上张洪阳阁下启》、《贺王翰林启》和《代谢少司马汪南溟启》,不见于《汤显祖全集》中,系汤显祖三篇佚文。本文对这三篇佚作的真伪、写作年代以及汤氏与收信人的关系等作了考订,为汤学研究提供一点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学者的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而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不少官僚出于兴趣和爱好,或者为了附庸风雅,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喜欢编书刻书,特别是当他们罢职闲居后,更是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刘世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刊印了《聚学轩丛书》三集和五集、《贵池先哲遗书》三十一种并附待访书目二百七十二种、《玉海堂景刊宋元刊本丛书》二十二种、《宜春堂景宋  相似文献   
4.
《文献》2005年第1期所刊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刊出后细读,发现存在部分疏漏,特更正于此。刘世珩《汇刻传奇杂剧自序》云:"今垂二十年,刊成传奇杂剧三十种,附刊六种,附别行一种,《西厢记》附录十三种,《还魂记》附录一种,都五十又一种。"实际上《汇刻传剧》中只收了传剧十六种,附录十四种,附刊三种,别  相似文献   
5.
今年《文献》第1期上所载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是我去年9月初赶写出来的。初稿曾请郑志良博士看过,承他指出行文中的某些疏忽。当时我正有远行,行色匆匆,未能及时订正,现将暖红室校曲事订正于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从十二世纪形成以来,目前已繁衍出三百三十多个剧种,拥有上万个可以演出的剧目,以及近两千个剧团。它以精湛的表演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享誉于世界剧坛,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遗留下来的戏曲古籍也是十分丰富,仅南戏、杂剧、传奇的作品,向来就有“词山曲海”之称。但由于古典戏曲作品的整理工作难度较大,涉及到曲谱、曲律、曲中衬字、大量的俗语、俗字、戏曲专门术语等,如果不具备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很难从事这种工作,因此,经过点校、注释的戏曲剧本还为数不多,远远少于文、史、哲等其他古籍。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和微机汉字库的建立,开始了用电脑整理与研究古籍的新时代,如《论衡》、《全唐诗》、《红楼梦》、《二十五史》等相继被输入计算机,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检索,进行校勘,考订鉴别作品的真伪。这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本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后 ,戏曲便从传统曲学的附庸地位脱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戏曲史的研究 ,从一开始就同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分不开。本文既对近百年来戏曲文献学的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 ,又展示出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戏曲古籍孔尚任《桃花扇》的影印和整理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以期引起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视 ,为提高古籍出版质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修订本《辞源》一、二、三册,已经陆续出版了,不管是语词的释义,还是书证的征引,都比旧《辞源》有很大的提高.《辞书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和《中国语文》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先后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肯定了修订工作的成绩.它的确是一部为阅读古籍用的较好的工具书,给古典文史研究、教学工作者从及编辑人员带来不少方便,深受大家的欢迎.当然,这样一部大型的、成于众人之手的百科词书,不可避免地会有不足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