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行·行人·行事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為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驥為輔行.王驥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  相似文献   
2.
一行·行人·行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爲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驥爲輔行。王驥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爲小矣;齊滕之路,不爲近矣;反之而未嘗與之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今昔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吴小如 《图书馆》2002,(1):91-92
《中华读书报》的一位读者因贾兰坡先生靠坐图书馆而自学成材 ,从而感慨今天到公共图书馆看书的诸多不便。他的结论是 :如果贾先生活在今天 ,只怕在图书馆里读书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然则能自学成才便要打个问号。这一看法我深有同感。我虽不是在图书馆里自学成才的 ,却由于坐图书馆而曾深深受益。以北图为例 ,我在那儿有两次较长时间阅读的机会。一次是 1935年至 1936年 ,我在私立育英中学(今第二十五中 )读书阶段 ;另一次是 1939年天津闹水灾 ,我侍先祖母避居北京 ,从暑期住到深秋水退返回天津 ,前后有三个多月。特别是 1939年 ,我因住在西…  相似文献   
4.
在元杂剧前期即鼎盛阶段,做为杂剧奠基人和剧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过去曾有元剧四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或六大作家(前面四家加上王实甫和乔吉)的说法,关汉卿的名字总列在第一位。他为后世的戏曲创作开辟了不少门径,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关汉卿一生共作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七种,其中有十四种是比较完整可靠的,而效窦娥冤》是影响并士的代裹作。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篇见于《孟子·告子下》,是一篇思想健康、结构谨严、篇幅简短而语言精炼的说理文,与《孟子》中许多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论辩体文章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作为一篇古典范文,原很合适。由于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里曾引用过它,并且加以发挥道:“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这篇文章从而受到株连。再加上它是儒家第二号人物孟轲的言  相似文献   
6.
近承南京严中先生惠寄其大著《红楼丛话》和近作《俞平伯与周汝昌》(原载南京师大《文教资料》,因是复制件,故不详其载于哪一期),发现作者是周汝昌先生的忠实崇拜者,并自投周先生门下请收为弟子.窃喜治红学者后继有人,不论是对学术界还是对周汝昌先生本人,都是值得庆幸的.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写的山水游记受到后世读者的爱好。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出色。这首小诗《江雪》就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就是一千座山;“万径”,就是一万条路;“鸟飞绝”,连一只飞鸟的影子都没有;“人踪灭”,连一个行人的脚印也看不到。这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后两句说,一个披蓑戴笠的老渔翁,独自一个人坐在唯一的小船上,冒着纷飞的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这首诗大约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写的。公元八○五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去做司  相似文献   
8.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元代的散曲小令里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是相当出名的,它一共只有五句,写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这首小令的五句曲子,从层次上看,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描写客观景物;中间两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是借景生情; 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才是正面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但是头两句并不能跟后三句截然分开,因为头两句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爱杂览。六七岁时,第一部寓目的旧小说是(施公害),接着读金批(水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翻阅了“三国”、“西游”、“封神”、“说唐”、什侠五义)(包括正续(小五义》……然后开始读近、现代武侠小说,再读谴责小说和社会小说,更读言情、侦探之类的小说……1932年自东北随祖母迁居北平,开始读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人初中后,才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作品,最早读的是(呐喊)和(仿惶),也似懂非懂地翻阅了初二集(胡适又存)。由于爱好诙谐幽默之作,老舍的小说一度曾手不释卷。同时,茅盾和巴金的长短篇…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我应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邀请,在那里讲了一个学期的课。他们要我开三门课。一是“中国诗歌史”,由于时间太短,我刚讲完唐诗,学期便结束了;二是“京剧研究”,除简单介绍中国戏曲与京剧本身的发展史外,主要对京剧表演艺术以及所谓“梅兰芳艺术体系”做了一些分析,让西方学生大体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近代文学作家研究”,我讲了黄遵宪和林纾这两位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学术和创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地位做了新的评价,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