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的通过;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基本奠定。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党学说也是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欧洲1848——1849年革命的斗争中,在领导第一国际的实践中,在帮助各国党的健康成长中,这一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党在对敌斗争中发展党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1848——1849年,欧洲发生了暴风骤雨的革命。在这次革命中,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实践检验了马克思和  相似文献   
2.
为革命而学习和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的治学原则.顽强的毅力,善于学习,是马克思成为科学巨匠的途径.知识的全面发展,根底深厚,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使马克思成为科学巨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通读马恩列斯全集、毛刘周朱选集、邓小平文选以及其他一些革命领导者的著作和中央文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可用下表予以概述:从上表可以推论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开始把异化作为方法论,自己的理论称之为人道主义,后来仅把异化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劳动产品的后果,并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开始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会很快到来,并取得胜利,后来认为需要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开始把经济危机的周期算成5年,后来改为10年;开始叙述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后改为劳动力,并用《资本论)4卷代替原来的《政抬经济学批判》6册体例,开始认为工人将变成赤贫者,绝对贫穷,后认为无产者的贫困越来越增长这样绝对地说是不正确的。文章最后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用发展观来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工农联盟思想的萌芽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走上社会时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这种政治态度决定了他对劳动农民的同情。1842年12月,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组文章的第三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首次研究了贫苦农民的生活条件。他公开声明,要维护“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贫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提出了许多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理论:首先论述了建党的必要性;党纲是党的标志,制定党纲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党的纲领能否实现,取决于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在强调集中领导的同时,阐明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的意义;阐明了机会主义的实质、特点、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最后,学习恩格斯:始终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场合都不能发表离开党的立场的见解,为党的工作奋斗终身,坚信共产主义必胜。  相似文献   
7.
英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在19世纪30—40年代,主要经济部门大机器生产占了主导地位,开始了机器生产机器,工业革命基本结束。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也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社会后果,国内外史学家进行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著,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就笔者所见,这些文章较多的是从一个侧面进行论述,其中有的观点不能令人同意,有的看法还不够全面,有的领域还未涉及。本文就是试图主  相似文献   
8.
1848年革命前,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论证了民族问题的实质。资产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产物。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人对人剥削的消灭,阶级对立的消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根本途径。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规定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问题的原则。他们始终认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无产阶级事业必定胜利的保证,从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团结的口号。各民族彼此之间应当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因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1848—1849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这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他们的民族理论并发展这一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1991年9月,应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两校历史系的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环境史学教授S·弗兰德女士作了三次学术报告。第一次,弗兰德教授介绍了“美国历史及美国西部史研究现状”,特别是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史学的发展变化。第二次,弗兰德教授作了题为“印第安人及其与白人间的关系”的讲演。教授认为,欧洲人来到北美大陆前,有人估计这里有印第安人150—200万,也有人估计为1,000万,而到1850年则减少到25万,大约在公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共中央批准的、由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人主持的《乌兰夫文选》(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文选》)编辑委员会的编辑工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全文,核校了所有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引文,成为《文选》的第一批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