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位新闻摄影工作者指出:“新闻照片是向读者谈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和多数读者一致.它的感染力就出来了。我们记者到现场就是要寻找读者的感觉。”(贺延光《中国摄影》1996年第4期)“寻找读者的感觉”是绝大多数摄影记者在拍摄时考虑的重要方面。“寻找读者的感觉”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受众意识”。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一样,来自客观现实.又流向受众.供受众消费。传播是新闻的实质,也是新闻摄影活动必须注意的首要环节。研究新闻摄影的受众心理,能够更好的发挥新闻摄影的传播功能,增强新闻摄影在受众…  相似文献   
2.
当前报纸版面中新闻照片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笔者认为在传统摄影方式下,目前图文所占比例已接近极致。只有依靠技术的进步,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局面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数码技术为实现中国新闻界多年的追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将使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吸引读者,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新闻照片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的角度加以探讨.以期揭示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摄影记者的“新闻眼”表现在对视觉形象的特殊敏感、价值判断与形象判断同步和瞬间形象思维的强化等。充分认识摄影记者“新闻眼”的特殊规律,有助于摄影记者提高新闻采摄的能力,增强抓拍“决定性瞬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教育就注意的几个问题安徽师大新闻系周家群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新闻院系新闻摄影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摄影技术为主,新闻摄影理论涉及较少;新闻摄影教材部分内容与新时期新闻摄影实践有较大的距离;摄...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传播的本质是新闻形象信息的传播。其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摄影记者采用摄影器材对新闻事实进行静态的、瞬间的视觉形象定格,在刹那间把最实质的新闻形象反映出来,再经由图片编辑的编辑加工,最终以物质的方式呈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之中。搞清新闻摄影与其他种类传播样式的本质区别,了解新闻照片的媒介个性,是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正确把握新闻照片传播的前提条件。 与电视新闻相比,新闻摄影有自身的劣势,也有一定的优势。 从劣势的角度看,报纸杂志等媒介受订阅、购买的影响,受众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摄影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新闻摄影拓展出新的生长空间,视野更加开阔,形式更为多样。摄影观念,主题开拓,叙事方法以及阅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革。网络传播方式正在逐步、彻底地改变着新闻摄影的“生态环境”,使新闻摄影进入一个崭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如今,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记录行为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经济通行证”。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建立科学的内部信用档案系统,是解决企业信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档案部门应与时俱进,以前瞻性的思维,采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中有关信用方面的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为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1998年第7期)刊登了王世龙先生的两幅照片及题为《新闻耶?艺术耶?——从我的两幅照片谈起》一文。笔者认为王先生的两幅照片拍得很精彩,历史上更有不少既是新闻摄影又是艺术摄影的名作,文章亦成一家之言。不过,既然王先生恳请“接腔发话”,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与王先生共商这一话题。 笔者认为,“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分家”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摄影史早期,人们对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不大,主要是受当时拍摄的技术条件限制。当时所采用的摄影器材笨重,曝光时间较长和底板需当场涂布乳剂,不允许摄影家抓拍的尝试。按照艺术的方式来摆布照片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两种小型相机(“厄尔玛诺克斯”Ermanox和“徕卡”Le-ica)的问世,使新闻摄影发生了彻底的革命。光圈已达f/2(后来又达到f/1.8),胶片也有了改进,1930年——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最可贵的品质首先在于它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原则。而在注意真实性的同时,新闻摄影还必须注意它的典型性问题。在新闻摄影中,典型性与真实性是一对孪生兄弟,本应形影不离,而在近年来出版的新闻摄影理论著作或研究论文中却较少关于典型性的论述。这种忽视典型性的倾向,值得新闻界深思。 在摄影中,典型性主要是指典型瞬间的选择。选择典型瞬间是摄影创作最基本、最常规的手段。没有典型瞬间,摄影也就成了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无艺术或审美的价值可言。事实上,从摄影在中国传播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出典型选择手段对于摄影的重要。1934年2月,《晨风》第三集发表沈新三《美术摄影浅说》一文,文中说,在摄影中,“除静物外,景物随时演变。苟不当机立断,则机会不再,稍纵即逝,将贻后悔于无穷。”又说,“摄影贵在当机立断,不容迟疑而致失去至美至妙之一刹那。盖认清目的之后即应静待快门一拨机会之至。”这里实际上已涉及摄影的典型性问题。1936年9月王洁之在《飞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