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文学(在因特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在纸质媒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主要是:原来危如蜀道、小似羊肠的发表渠道,转眼成了一条没有阻碍的通衢大道。如果“人皆可以为尧舜”属于不可企及的理想,“人皆可以当作家”则早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既成事实。你只要把大作往某个网站或个人主页一贴,作品就已发表成功,所有传统媒介中的复杂流程,在这里已简化为鼠标的轻轻一击。  相似文献   
2.
作文章与做学问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手脚可做,猫腻可藏? 文章可以无关学问,学问不妨作成文章.若志不在学问,而在"水与月"之间,那么,《前赤壁赋》已为后人垂范.众所周知,苏轼泛舟之地虽名"赤壁",却不是周郎纵火的三国赤壁,两地除了共享一个名字,别无共同之处,论距离,也有四百里之遥.但没有人指责苏轼不学无术,相反,我们沉浸在苏轼妙笔营造的山光水色之间,一任文字"清风徐来",且"不知东方之既白".话说回来,质疑时任黄州团练副使的苏大学士连黄州赤壁都分不清楚,也过于唐突了.再则,借题发挥虽然不是做学问的正途,却历来不失为作文章的曲径.  相似文献   
3.
4.
说起来,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一类用于"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造伪工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政、商、学三界不畏滔滔民意、罔顾广泛置疑的自信心和以"道、术、势"压人、骗人的把戏,也到了让人表面懒于置评实则悲愤无着的严重厌倦之境。这种"于无声处"的表达式,恰如其分地将基本核心价值被撕裂、共同体精神遭弃毁和社会冷战持续升级的危险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十足是南辕北辙的蠢行。如果再进一步探讨蠢行的形成肌理,其实是对"权"与"利"等私欲的无度追逐和贪婪使然。所谓"文化"不过是"反文化的造假",所谓"生意"不过是"反市场的劫持",所谓"价值"不过是"反价值的破坏"。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只是近年来一再上演的神化传统文化,主张传统文化救国的闹剧之一。它的深层动机,其实是对新的文化传统的失望。"中国需要文化建设,但不能回到董仲舒时代依赖政治力量的老路。"(解玺璋语)胡粲然  相似文献   
5.
周泽雄 《广西教育》2013,(32):31-32,40
为推崇甲学科而贬低乙丙丁学科,作为一种情性偏嗜虽无不可,但作为一种方法则不太可取。但既然我正试图谈论中学语文,上述顾虑暂且抛开,中学语文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成长如此重要,以至若非将其置于突出高度,根本无法准确地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6.
天下父母都一样,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的撒谎。面对儿子的撒谎,再有涵养的父亲,都可能一巴掌打过去。虽然,为了向太太解释近来为什么频频出差,他找起借口来,也是一捏一个准的。我觉得,撒谎不是魔鬼的本性,而是  相似文献   
7.
80后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读《古本小说集成》时,有个发现,初一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口技》被人做过微创手术了:在“妇人惊觉欠身”和“既而儿醒,大啼”之间,下面这些文字无疾而终:“(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  相似文献   
8.
9.
作家的胆量     
近日,一位名叫顾彬的德国汉学家,成为中文互联网论坛上的焦点人物.关于中国文学,这位现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的六十一岁老人,说了很多比剃须刀片还要锋利的话.他鄙视了我们的"美女文学",奚落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作协",尤其刺激的是,他还着重强调: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  相似文献   
10.
周泽雄 《科技文萃》2000,(9):128-130
嫉妒是一种使人沮丧的情感,天然有着贬低人类尊严的居心和能量.嫉妒虽然不致于被视为某项罪行而遭绳之以法,充满忌惮的人类仍把它看得比寻常罪行更可恶、更不可赦.一个人也许会坦然承认自己的杀人罪,但对自身的嫉妒心却常效金人缄口,至死不语.作为一项高悬的人格禁令,嫉妒对人性的羁绊、约束和震慑是如此厉害,以至人们习惯于将它视作地狱的情感,即便它从来只在人间蔓延.此外,不管人们如何地标榜高尚,推崇仁恕,张扬潇洒,嫉妒总像讨厌的痔疮一样,有着"十男九痔"的普遍性.我们固然可以借助道德上的修炼对嫉妒加以抑制、引导或升华,但说到杜绝,则和大荒山无稽崖一般渺茫.在试制过原子弹的荒岛上依旧有生生不息的鼠辈出没,同样,在一颗公认高尚的心灵里,依然有顽劣的嫉妒心,如小荷微露,薪尽火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