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描述了中国新闻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之下,中国记者与其所供职的新闻机构之间如何互动,特别是作为劳动者的记者主体性如何展现。研究发现,单位在制度上的创新不仅消弭了记者的抵抗,而且引发了记者之间的资源争夺;单位只要确信抵抗的矛头不是指向其本身,便有可能满足记者竞争的诉求。此外,加剧记者为资源而进行竞争的制度完全不能被理解为市场化改革当中资源配置的同步革新。因为当制度影响到单位社会逻辑的正常运转时,后者随时可以凌驾于前者之上。所以,那些看起来可由市场逻辑解释的制度,在单位社会中不过是一种可以随时抽离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探讨了新闻组织如何理解并在"转型"中部署时间上的创新。运用时间性这个核心概念搭建的理论框架,结合澎湃新闻这一案例,研究发现:在渠道垄断被破除的情况下,数字化改造中的新闻组织不得不面对海量的新闻线索、游移的截稿时间,以及互联网行业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开销快速产制新闻的现状。锚定常规是在对标"互联网时间"过程中动态调整、消除不确定、试图重新固化上述周期节律及组织架构安排的创新行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推广科学知识,而是塑造知情的公众。当新技术打破科学信息扩散流通的传统权力逻辑时,公众科学知识需求的增加与多样化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理念与实践原则今天正在经历强烈重塑。鉴于科学议题的专业性和高门槛,在科学新闻报道实践中,要格外警惕"虚假中立"。科学记者今天面临的挑战,在于提供更为严谨、更具批判性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更为清醒、更加知情,更愿意投身到关于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进程和科学技术伦理的公共辩论中,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媒介(特别是数字媒介)与情感的相关议题日益引发关注。从近年来社交媒体和媒体平台日盛之下的新闻和媒介实践来看,关注数字媒介中潜藏的情感与舆论的互构,是立足中国在地经验、从人文与社会科学广阔的学理资源中寻求理论建构的过程。“感动”这一情感在中国耳熟能详,但立足中国经验、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相关研究仍显匮乏。在2023年金秋举办的“感动中国:情感与媒介研究”工作坊上,学者们围绕感动与当代中国的情感治理、感动与情感政体、多国历史视野中的感动等问题展开研讨,期望推动将感动理论化的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如何修复机构媒体把关能力削弱后的媒介体制,使之具备必要的问题信息冲击耐受力,成为当下关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结合事实核查的中国实践和韧性修复的全球经验,从虚假信息应对的个体和媒体韧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系统韧性的跨尺度指标,提出了将事实核查作为系统韧性有机组成部分的分析框架,以期对未来的比较媒介体制和数字新闻真实观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事实核查是全球新闻业用以应对数字化浪潮冲击所尝试的新闻创新项目之一。有别于欧美国家通常由专业新闻机构或人员从事事实核查,由平台发起、用户参与的信息纠偏成为我国本土的一种核查创新。本研究通过一项三因素混合设计在线实验(N=508),检验了不同媒体来源和行动主体组合作用于真假新闻核查时,对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新闻真实性判断和转发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接触事实核查能够显著降低人们对假新闻误以为真的判断,同时提升他们对真新闻的准确度感知。其中,新闻机构和专业人员完成的“识真”式事实核查具有尤为显著的正面效果;相反,两者在“辨伪”式事实核查中未显示出有别于辟谣平台和网络用户的影响效果。文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事实核查创新实践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将其纳入我国当下的虚假信息治理等问题做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