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电视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真正快速发展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来,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格局发生了几次深刻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电视台依赖其国家台的地位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快速崛起,确立了垄断地位。到了90年代末期,上星频道数量激增,跨地域竞争随即展开,传统的省级台各霸一方的局面被打破。刚刚跨入新世纪,各种专业频道增多,观众市场容量饱和,强势电视台和频道的市场份额成几何级数增长,弱势台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电视媒体竞争进入争夺市场、重新洗牌的发展拐点。从省级卫视面临的竞争格局来看:上有央视的垄断打压,下有强势城市台的崛起侵蚀,旁有境外电视媒体的觊觎;同时平面媒体的重新崛起,互联网、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严重威胁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市场。电视媒体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节目的竞争。除娱乐节目外,新闻节目仍然是立台之本、竞争之本。因此,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电视媒体要立于不败之地,有必要以面向未来的信念、博大的视野以及革新的勇气,重新梳理电视新闻历程,认清电视新闻走向。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评论领域一个相对独立的评论分支。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要选择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半。电视新闻评论姓“评”,“评什么”的问题便首当其冲,因为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电视来表现。换句话说,电视新闻评论要  相似文献   
3.
《焦点访谈》的出现,在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舆论监督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新闻栏目。它为中国舆论监督事业作出的贡献,除了具有开创性和政治性贡献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它以电视传播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种中国舆论监督的全新的新闻深度报道体系。《焦点访谈》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中,“四平”的经验就很值得同类型栏目  相似文献   
4.
在2005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湖北电视台大型报道《城市启示录》获得一等奖。回望这组报道,我们的体会是,从策划到采访制作,从宣传造势到播出反响,前后历时三个月的过程跨度、几十人的参与,以及报道引起的社会舆论反响,这一个流程的操作,是媒体行动深度介入社会生活的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应具备三种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制度的兴起,意味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管理从传统的纯宣传管理型向市场经济的传播效益型方向发展。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作为栏目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对按时完成节目负责,而且要对栏目政治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6.
新闻格调论     
新闻,理应担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责任,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迎合低级趣味、满足刺激受众感官的非艺术非审美的媚俗倾向,这股非审美媚俗化倾向尽管是支流,但影响大,且有蔓延之势,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7.
从各地收视率统计来看,民生新闻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意义上担纲“主流舆论”重任的时政新闻都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然而民生新闻毕竟只是电视新闻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但是,从民生新闻的快速崛起中,我们也看到了时政新闻值得改进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