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几间布置简单然而拥挤的办公室,房屋已是老旧,屋角的那张旧式沙发也已露出了些许棕毛,它的年龄比编辑部一些年轻的编辑的年龄还大。这就是《科学画报》编辑部,它刚刚庆贺了自己55岁的生日。在当今众多的刊物走市俗路线的时候,《科学画报》仍然义无反顾以高格调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得益于其悠长的优良传统和深刻的责任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现任(第五任)主编徐福生说:“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老一代留下来的事业我们要继续。宣传科学知识、探索兴国道路、发扬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发扬。”编辑部从主任到年轻编辑,都觉得担负着这样一种责任。要将刊物办好,传给后人,不能让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事业在我们手中葬送掉。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在市俗朝流中傲然独立。  相似文献   
2.
1989年,国际旅游年。北京。新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它是一项文化事业,要好好研究一下旅游文化。在众多的旅游报纸中,《江南游报》以其清新脱俗的格调,文意盎然的情趣,引起我们的注意。阳光明丽的5月,我们拜访了这家在秀丽的西子湖畔诞生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今天,新闻自由的命题在新闻界、宣传界和理论界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论者考虑较多的,是对新闻自由的内容及其界定的论证,再有就是对滥用新闻自由的禁止和制裁。确实也有个别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滥用新闻自由而构成侵权行为以至诽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论证和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新闻自由既然作为一项公民包括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是不是会发生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怎样的行为才是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新闻界,三十多年来一直跑财贸(内外贸)一条线的恐怕为数不多;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在自己分工领域里很少有漏掉重大新闻的,也许更为鲜见。上海解放日报高肖笑就是这样一位记者。那是1953年初秋,高肖笑第一次踏进解放日报社的大门。她和其他一起分配到这里的同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的第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她第一次出去采访,是部主任亲自给她写的几封介绍信,连坐哪一路公共车辆,在什么地方转车,都一一给她交待,使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她的第一篇通讯《筒管的自述》是经编辑改写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开展新闻和想象的讨论,并不只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或者防止新闻失实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新闻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讨论.新闻中想象问题的提出则表明,新闻报道不仅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理性观念,也可能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感性形象。“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认识主体(情人)对认识客体(被视为西施的姑娘),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在其他人眼里,这位“西施”也许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姑娘。这两种形象哪一种更真实呢!很难说,只要不是有意造假,也许都是真实的,它只是反映了主体认识的差异。指出新闻报道中主观性的作用,并不是说作者可以把事实当作“任人打扮的女孩子”,而是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在报道中更本质、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开展新闻和想象的讨论,并不只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或者防止新闻失实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新闻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讨论。新闻中想象问题的提出则表明,新闻报道不仅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理性观念,也可能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感性形象。“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认识主体(情人)对认识客体(被视为西施的姑娘),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在其他人眼里,这位“西施”也许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姑娘。这两种形象哪一种更真实呢?很难说,只要不是有意造假,也许都是真实的,它只是反映了主体认识的差异。指出新闻报道中主观性的作用,并不是说作者可以把事实当作“任人打扮的女孩子”,而是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在报道中更本质、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