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2.
唐小霞 《新闻世界》2014,(11):100-101
1898年于上海创立的《女学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刊物,它在维新派男性精英的支持和协助下,由女性创办并以其为宣传对象的历史产物。它的出现给中国妇女办报带来了一次高潮,而相继创办的《女报》也是在其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两报办报的历史背景,它们同时又是在近代中国男性办报的影响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需要下萌发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处女作。小说通过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占霸权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上的戕害。本文选了小说中的两例会话,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进行会话含义分析,旨在探究人物会话行为背后所蕴合的深刻社会原因,同时也为该小说的文本批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