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网络艺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艺术是难以分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的开发就是当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起点。由计算机艺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艺术 ,标志着科学技术与艺术在新的文化历史时代 ,继摄影、电影、电视艺术之后又一次从探索人类的两个绝对抽象观念的对立中互相影响、渗透 ,最后走到了一起 ,也证明网络艺术在新的世纪所要积淀的正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苦与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一位老编辑,在他们的內部书讯上发表了一篇谈编辑甘苦的短文:《苦与乐》。文章写得不错,有体会,有味道。建议贵刊转载。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当今网络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即设计上的“工具性理性”倾向,这种“工具性理性”设计意识的结果将会忽略所传输的知识中应包含的人本的意义或人文的价值及经验。因此,针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人本主义美学理念就不单单只是一种对某一课程内容的美感上的修饰,而应当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美学经验或使审美价值成为课程设计的目标之一。其次,本文还针对网络课程设计中具体的美学经验层面———视觉设计原则做出阐述,提出三个基本视觉设计原则:简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共同经验原则。总之,本文尝试提出一种网络课程设计的新理念,网络课程应当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下进行设计,而这一理念就是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有效地实现知识的传输与知识学习这一基本目的,同时也应当成为美学实践和美学体验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导学教师既是课程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和学生学习的信息源,具体负责相关课程各种形式教学信息的传达,因此,明确和加强导学教师的导学设计意识,对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召开的"我与电大同行"主题班会就是导学教师科学设计新导学方式的一次探索性实践。本文基于这次主题班会,对导学教师的导学设计意识和实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明确提出:做好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类报纸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所谓跨媒介营销能力,我们认为是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全面了解跨媒介市场营销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展开媒介营销的能力。不可否认,广播电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当前各个高校的广播电视专业纷纷投入巨资成立实验中心,购买专业设备,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拍摄节目,开展广播电视专业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7.
抓住两个基地的有效结合点加速培养青年教师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瞿大我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张兴发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青年教师的成长既需要外因,即客观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更需要内因,即主观能动的努力,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一切信息的传播的本质是使受信者的大脑中产生有效且有意义的信号,这种大脑中的有意义的信号是人的感官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多媒体课件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技术依托来进行教育信息的传播的,它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呈现信息的方式和传输通道,可以说教学信息是通过多种表现媒体来显现的(如文字、图形、图像和色彩),而表现媒体的颜色是形成视觉刺激的主要视觉元素之一。色彩的活跃性和直接性增强了教学信息的表达强度,同时也负载着需要传达的一部分信息。目前,技术的不断完善使颜色显示更加方便、生动和逼真,这一点已经被课件设计者所注意到。然而,过于便利的软件工具并未使设计者在颜色设计的美学上和信息传播上达到完美的结合,而且色彩的运用往往脱离了人的认知规律,减弱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强度和效率,如过分强调颜色的冲击力或页面中呈现太多的高亮色以及繁杂的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